激荡情感意识 让语文课堂诗意绽放

2019-11-27 16:20
名师在线 2019年7期
关键词:荷花诗意诗歌

钱 华

(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小学,江苏海门 226200)

引 言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1]。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化、艺术化地处理语用训练,让语用训练脱离机械生硬的泥潭,不断深入文本内在意识层面,让学生的心灵徜徉在诗意的灵魂之中,绽放出全新的认知体验,从而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让学生诗意栖居,让课堂拥有无限好风光

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至理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诗意栖居的场所,理应绽放出浓郁而别样的诗意情怀,演绎出属于语文课程独特的精彩。古诗词的教学更应如此。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意蕴深远的古诗词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动人画卷。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表层语言,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使其体悟词语所带来的丰富气息,触摸诗歌语言的质感,从而体会诗人蕴藏在诗歌中的独特脉动[2]。

例如,在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文时,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紧扣诗歌中的“莲叶”与“荷花”,引领学生走进浓郁的诗情境界。

(一)语言渲染,物我交融

教师语言渲染:请同学们闭上双眼,随着老师的语言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荷塘水墨图。一朵朵洁白、可爱的荷花亭亭玉立,一阵轻风吹来,带来了阵阵清香,你们闻到了吗?那一片片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拥在一起,随着风儿不断地摇曳;那星星点点的荷花,好像在和我们打着招呼呢!想象一下你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员,就是一朵圣洁的荷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万里的这首诗歌……

教师极具诗意的描述,将原本抽象机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浓郁强烈的磁场,营造出了可感的教学情境。如此一来,学生的认知思维便由词到景、再转化到诗歌内核中,学生不仅轻松地理解了诗歌的大意,还品味了诗歌内在的情韵,在想象再现的过程中丰富了语言的积淀与感知,让充满诗意的课堂有了深度、温度和厚度。

(二)视角转化,风光独好

有人说,诗歌是世界上最纯粹、最凝练的语言。这些纯粹而凝练的语言中蕴藏着诗人最真诚、最丰富的情感。教师转化视角: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委婉的送别诗,字里行间充满着淡淡的离愁哀绪,如果此时你就是杨万里,与朋友促膝长谈一夜,清晨,当你准备依依不舍地离开时,却看到了这样一幅清雅美丽的荷花图景,你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当你和自己的朋友在池塘边交流,正要分手之际,荷花的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你又会怎样情不自禁地诵读这首诗呢?当你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起泛舟西湖,置身于碧绿的莲叶、洁白的荷花之间,你又会怎样来吟诵这篇千古名作呢?

诗意地引读处理,将学生的思维意识完全带进了诗人与好朋友离别的情境之中。学生借助当下的语言图式进行想象,对古诗进行解读、同化,诗歌全新的意象油然而生,这是机械地咬文嚼字所无法企及的。

二、让学生情感激荡,为课堂输入正能量

文本并非无情物,每一篇文本都是作者情感和认知观点的集中体现。汉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堂教学就需要开掘文本中所蕴藏的丰富情感,调动学生的内在感官,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内在思维能力的高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了1998年人民子弟兵抗洪救险的视频,学生在欣赏直观而震撼人心的画面时,内心涌现出了激荡的情感潮水。随着一曲《为了谁》的歌声想起,教师进行了深情的叙述:“这是当年洪水泛滥时的场景,这些就是为了人民财产安全奋力抗洪的人民子弟兵。同学们,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活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人民子弟兵在“保大堤”时的同仇敌忾,在“救伤员”时的奋勇向前,将学生的身心意识浸润在文本的语言世界中。在语言的情感世界里,学生将人物品质的体悟、文本语言的辨析,都融入浓郁的情感磁场中。最后,教师再深情地小结:“是啊!水火无情人有情。人民解放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造了一面面钢铁般的城墙,耸起肩膀搭建了一座座通往生命之门的桥梁。在与洪水搏斗的日日夜夜里,发生了多少这样感人的故事,涌现出多少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段不同寻常的日子,走进这篇课文。”

深情的渲染、动人的场面、感人肺腑的描述,在不知不觉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荡,消除了文本语言的隔阂,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体悟到了文本发出的声音。就这样在反复地朗读与品味中,学生与教师、与文本形成了和谐的情感共振。

三、让学生心智飞扬,让课堂如花般绽放

语文教学的核心使命并不是要给予学生多少知识,也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意识,而是要凭借对文本语言的品悟与辨析,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思维个性,让学生在心智飞扬的状态中,促使课堂如花朵般肆意绽放。

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这篇寓言故事时,一位教师便从自己的名字开始聊起。这位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了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友”,然后出示了“友”字的小篆形态,并乘机解释:“两只手,一只拉着另一只,相互帮助、彼此照应,这样才叫作‘友’。这节课教师就用自己的一双大手拉着你们的一双双小手,相互帮助,学好课文,好不好?”学生答应之后,教师选择几个学生拉钩约定。这个小小的细节就缩短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也顺势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在构建中所蕴藏的独特智慧,从而为整节课开发学生的心智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运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名言引导学生: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错一字,不多一字,不少一字,不倒一字。随后,教师进行示范,并尝试与孩子合作,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让每位学生的朗读都能做到兴趣盎然、津津有味。

指导学生感受词语魅力,是寓言教学的核心任务。一般来说,古典寓言都是借助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和主人公不当的言行,给予读者深刻的启迪,从而形成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的文体特点。所以,一般的寓言故事结构相对简单,人物关系并不复杂,但对于人物在故事中的表现却刻画得极为生动。因此,教师可以从主人公南郭先生出发,紧扣主要人物“鼓着腮帮”“摇头晃脑”等词语,引领学生感受南郭先生在冒充演奏时的丑态。由于在特殊的故事情境中,这两个原本中性的词语却刻画出了人物虚伪的一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前先想象画面,然后再进行表演,将文字转化为切切实实的活动,最后教师相继对表演的学生进行采访:“此时此刻,你在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促发学生走进南郭先生的心理世界,为感知人物、揭示寓言所蕴藏的道理奠定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充满情感的语文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管是古诗词教学,还是寓言故事教学,情感意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让语文课堂诗意绽放。熏陶情感、灵魂飘香的语文课堂蕴藏在教师诗意的导语中,体现在学生放飞自我的入境诵读中,更体现在师生生命洋溢的情感体验中,还浸润在学生心智飞扬的磁场里。

猜你喜欢
荷花诗意诗歌
诗歌不除外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冬日浪漫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