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游戏区活动中幼儿计划活动的组织

2019-11-27 16:20徐秀铮
名师在线 2019年7期
关键词:计划游戏语言

徐秀铮

(福建省漳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漳平 364400)

引 言

引导幼儿学习计划游戏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一是培养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能够做出游戏决定、制订实施计划,并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计划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让幼儿学会计划自己的行为,并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二是提升幼儿对游戏的专注度和持久性。已有研究表明,相对于被他人要求做的事情,人们会更加专注于做自己选择的事情。相较于没有计划的幼儿,有计划的幼儿开展游戏的目的性更为明确,专注的时间更为持久,并能逐步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对行动的结果负责。三是支持越来越丰富的游戏发展。有计划的游戏和无计划的游戏不同,无计划的游戏会出现更多的重复性行为,也更加随意和盲目。在有计划的游戏中,幼儿还可以运用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推进游戏的发展。

一、幼儿计划活动的体现

幼儿的计划活动主要体现在语言、动作及心理倾向等方面[1]。教师应了解幼儿计划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和支持幼儿制订游戏计划并帮助其实施,从而使幼儿成为有能力且自信的计划者,进而实现幼儿的自主发展。

(一)幼儿的计划活动体现在语言上

带有计划性的语言是幼儿计划活动的一个可观察的外显特征。与幼儿计划有关的语言会出现在游戏前、游戏中或游戏后。教师可以通过诸如“我本来”“我要”“然后”等带有计划或有意图的语言来判断幼儿是否在进行计划活动。这些计划性的语言一类是体现计划想法(主题)的语言,如“我要玩‘夹珠子’游戏”“我想拼一辆车”。另一类是体现计划具体过程性的语言,如A、B幼儿在建构区游戏,A对B说:“先拼轮子再拼车身。”车子快拼好了,A说:“还要建立交桥。”B说:“还要拼车库。”A、B的对话中不但体现了拼车、建桥的计划,而且在如何拼车上也有了先后顺序上的计划。

(二)幼儿的计划活动体现在行为上

带有计划性的行为是幼儿计划活动的另一个可观察的外显特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选择、场地规划、材料运用等行为来判断幼儿的游戏是否有计划。例如,幼儿A、B一起来到“欢欢摄影馆”游戏场地。A说:“我们搬栅栏喽”,A和B先一起挪动木栅栏分隔出梳妆间的位置,接着搬出服饰、头饰等摆放在架子上,B拿起一把小伞放在摄影区,A在百宝箱里翻找,从箱子里抱出两只毛绒小熊放在了摄影区的地垫上……案例中,A、B两名幼儿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但整个行为过程却充分体现了规划“欢欢摄影馆”游戏场地的计划。

(三)幼儿的计划活动体现在心理倾向上

研究者认为,幼儿的计划除了语言、动作这些外显特征,还体现在幼儿的心理倾向上。反映心理倾向的载体同样可能是语言或者动作。例如,“乐乐赛车”游戏片段:幼儿A在看见幼儿B的篮子里有几块长木板和方形木块,于是对B说:“搭长长的大桥。”当B开始拼搭时,A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子。”然后拿起木块自己进行搭建。A口中的“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子”说明在A的心里对如何搭建“长长的大桥”是有计划、有倾向的。所以,当发现B没有按照她的预想操作时,A就会表现出不认同的语言和行动。

二、幼儿计划活动的类型

幼儿的计划形成过程有两类,一类是在游戏开始前就已经形成计划,另一类是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形成或改变的计划[2]。

(一)游戏前已经形成计划

受前期经验的影响,有的幼儿能够在游戏前就计划好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等。在游戏开始前就已经形成计划的幼儿,一般都是在游戏前对即将开始的游戏有过一个类似于推测、模拟、再现的过程。例如,自选游戏开始了,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游戏计划。

A:我要去“和和茶艺馆”玩。

陈老师:你邀请了谁一起玩呢?

A:和青青一起。

陈老师:你们商量好怎么游戏了吗?

A:我们要去喝茶。

陈老师:除了喝茶,还有什么计划吗?

A:还没有想。

陈老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是准备到“和和茶艺馆”游戏的,请说说你的计划。

B:我要先去当包茶员,等下班要去做茶袋。

陈老师:做完茶袋还打算做什么?

B:还要去喝茶,然后去“美美餐厅”吃饭。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A和B在游戏前就有了自己的计划,但他们在计划的细致程度上是有区别的。

(二)游戏中形成或改变计划

研究发现,幼儿除了在游戏前计划外,还常常出现先操作材料再计划或在游戏中改变计划的情况。

(1)游戏前没有形成计划,但在游戏中由于受教师引导、同伴行为、材料刺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联想到了原有的经验,从而形成计划。

(2)游戏前没有形成计划,但在游戏过程中逐渐习得经验,随后形成计划。

(3)游戏前已经形成计划,但在游戏中因合作失败或被其他游戏吸引而改变原有计划并形成新的计划。

三、支持幼儿计划活动的策略

幼儿计划活动呈现出了明显的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在学做计划初期,幼儿的计划简单、随意、模糊,甚至不懂如何做计划。随着幼儿的发展及生活、游戏经验的丰富,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幼儿计划的目的性、意向性会愈加明确,所做的计划也会愈加清晰、详细和复杂。

(一)运用集中、小组、个别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计划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游戏计划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计划活动前应引导幼儿熟悉游戏区的总体布局,即主题、环境和材料,为幼儿的计划活动奠定基础;二是计划活动应选择能够看到同伴和游戏区环境、游戏材料的地点进行;三是用游戏等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做计划,使计划的过程充满趣味和吸引力。

(二)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表达和分享计划

计划活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由幼儿表达他们的意愿和想法,教师则通过分享交流在幼儿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动作等形式表达他们的计划。

1.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等多种形式表达计划

(1)语言形式。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游戏区计划,并与教师、同伴进行讨论。

(2)非语言形式。基于幼儿的发展水平,他们有时无法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计划。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画图、手势指向、操作材料、粘贴计划牌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他们的计划。例如,提供有游戏区图文标识的计划板,让幼儿在自己选择的游戏区栏目上写下自己的号数、贴上自己的照片或画出自己的计划,并和教师、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计划。计划板一是可以采取集中呈现的方式,即将计划板设置在某个醒目的地方,一个计划板里体现所有的游戏区的主题。二是可以采取分散呈现的方式,即将计划板设置在各个游戏区,一个计划板只体现一个游戏区的主题。

2.有效引导,帮助幼儿形成计划

(1)提出简单且开放的“玩什么”“怎么玩”等问题,引导幼儿逐步形成计划。例如,“你今天想玩什么游戏?你想和谁一起玩?这些材料你准备怎么玩?打算在哪里游戏?”

(2)注意倾听或捕捉幼儿的间接计划。有些幼儿会直接形成计划,但有些幼儿是间接进行计划,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表达中所蕴含的计划。例如,幼儿A没有直接告诉大家游戏计划,而是说了在家里洗澡、吃蛋糕的事情。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描述引导幼儿去制订“娃娃家”游戏的计划:先给娃娃洗澡,再做蛋糕。

(三)允许幼儿改变原有计划并引导幼儿制订新计划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使幼儿的计划多呈现短小、简单、易改变、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有弹性的特点[3]。因此,教师常常可以观察到幼儿改变计划的行为。幼儿改变计划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幼儿已完成了初次计划的游戏内容,因而需要再次制订计划;二是原有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存在差异,使原有计划无法顺利实施;三是实施计划过程中对其他游戏产生了兴趣从而改变计划;四是游戏时间不足影响了计划的完成。

当幼儿出现改变原有计划的现象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关注幼儿改变计划的原因。教师应多观察幼儿的行为、多鼓励幼儿表达内心的想法,倾听幼儿的话语,从而多维度地了解幼儿改变计划的原因并调整组织策略。二是尊重幼儿的选择。游戏区的活动虽然注重幼儿计划游戏的过程,但并不强求幼儿必须坚持最初的计划。当幼儿出现改变原有计划的意图时,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根据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调整计划并实施新的计划。

结 语

“有计划地做事”是幼儿必须逐步具备的学习品质。已有研究发现,对于游戏区中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幼儿是有计划的。所谓游戏区活动中幼儿的计划活动,是指在游戏区的活动前或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做计划”时间,引导幼儿对到哪里玩、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进行计划,并且和教师及同伴分享自己的计划。教师应对其加以充分引导,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计划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计划游戏语言
语言是刀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