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27 12:51邵乃江
名师在线 2019年30期
关键词:协作解决问题创设

邵乃江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江苏镇江 212003)

引 言

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进行单方向的知识传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这种教学模式仅重视培养学生知识回忆与再现的能力,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抛锚式教学是教师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的“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的“锚”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或个案研究,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效果[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按照抛锚式教学流程(创设情境—问题确定—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与帮助,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潜能,有效地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

一、创设情境,以“锚”引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便是抛锚式教学中的“锚”。

例如,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地球环境的整体性,教师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厄尔尼诺现象的视频,用动态视频展示了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产生的诸多连锁反应:东南信风减弱,赤道表面的海水倒流,营养物质锐减,许多鱼类死亡,以至于绝大多数海鸥饿死。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引发洪水泛滥、暴雨成灾,导致诸多地区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深切地体会到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严重危害,这种危害会牵连整个地球环境。由此,学生心生疑问:“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这种现象可以避免吗?”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了浓厚的情感基调,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借助生活案例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即情境之“锚”,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提出问题,以“锚”定题

问题确定是抛锚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即教师依据真实情境确定探究问题,这一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抛锚”,往往在教师创设情境之“锚”后进行。教师只有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提问设疑的时机,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例如,在“水圈和水循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掌握水圈概念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动画视频“蓝色的星球”,让学生从宇宙的空间层次上认识地球。一个被71%的水覆盖的行星映入学生的眼中,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教师借此顺利过渡到新课教学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设置如下问题:(1)在空间分布上,地球的水体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中哪一类数量最多?(2)地球上各类水体之间存在哪些联系?(3)地球水体中的哪一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最密切?(4)各种水体所构成的水圈与大气圈相比较是否也是一个连续的圈层?这些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在此环节中,教师以播放动画视频的方式创设情境之“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教师依据情境之“锚”,综合考虑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设置了具有梯度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从而为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明确了方向。

三、协作学习,以“锚”促学

抛锚式教学力求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习得知识、获得发展,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在学生协作学习中,教师应发挥引导者与辅助者的作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为学生提供方法与线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中,学生需要在理解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人地协调关系的辩证思维。为此,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影响农业区位主导的因素有哪些?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水稻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什么?伊富高人的梯田和地理环境存在什么关系?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自主探究和互动教学活动,小组中每位成员分工明确,独立思考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针对问题交换意见,通过思维碰撞,得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学得知识,并获得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在学习中解决了问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元评价,以“锚”促效

评价对抛锚式教学具有激励和调节的作用,是判断该教学模式是否发挥成效的依据。抛锚式教学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因此,问题是否成功解决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抛锚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这需要教师除了依据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外,还要综合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测评,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变学习策略。

例如,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比较差异的基本方法,教师依据情境之“锚”让学生通过协作探究解决如下问题:比较英国和日本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将学生引入评价主体,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着重从不同区域纬度的位置、海陆和地形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剖析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小组评价中,教师将小组协作情况、每位成员的发言情况、互动交流情况、自主探究情况等作为评价的标准,更加全面、客观地对学生做出点评,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指出学生的不足,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结 语

总之,抛锚式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之“锚”,将学生吸引到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具有梯度性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进而习得知识,获得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问题、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教学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习由易到难逐步推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协作解决问题创设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创设未来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协作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