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慧
(广西南宁市卫国小学,广西南宁 530000)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古诗词的阅读和赏析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广度,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古诗词情境,使学生感受古诗词蕴含的意境美,让小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仔细品读古诗词,领略民族文化之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适用的教学方法导入能牢牢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1]。教师可用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古诗词学习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赠汪伦》一课,教师可以开展故事教学。汪伦与李白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次,汪伦得知李白即将到泾川逗留几日,便写下邀请信说:“泾川一日游,定让你流连忘返,十里桃花与美酒,静候佳音,酒未醉人人自醉,酒仙酒楼饮双人。”李白看罢喜上眉梢,即刻启程赴约。故事讲到这里,小学生会随着教师的故事而情绪饱满,逐渐被故事吸引,进入诗词学习中。接下来,教师继续讲故事:当李白抵达汪伦所在地时,汪伦告知他说:“哪里来的十里桃花呀!只是深潭千尺桃花名,老友送去桃花音罢了!而美酒才是真的,却不曾有酒楼醉客,我才是唯一一个陪你醉酒的人呀!”李白听罢笑了。小学生听完教师讲述的李白的故事,不但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会欣赏教师的神态和动作。这样的讲课方式不仅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古诗在创作时对于声调、音律及格律的把握较为严格。教育学家王力曾说:“诗歌创作出来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吟诵。”所谓吟诵就像我们今天的朗诵一样,朗诵中,古诗与声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二者紧密联系。声律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韵,二是平仄,其中“平仄”体现出的规则性较常见,没有平仄规则,诗词的声律也就不存在了。
古代诗词的文化魅力不容小觑,但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学生喜欢有趣、快乐的内容,语文教师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课堂中适当加入一些乐趣十足、想象力丰富的内容来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其成为课堂的主角。
古语常以歌达意,古人们经常把歌唱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调源于《水调》曲,现代歌手将其改编为歌曲《水调歌头》。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讲解这首诗词,在让小学生感受古代诗词别样之美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诗词在表述时语言方式存在很大的跳跃性,尤其是抒情类诗词,短短几句诗,意境无限大,给人以宽广的想象空间。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只是他们的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难以在诗词空间中发挥足够的想象力。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在古诗词教学中发现、总结学生的想法与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发挥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翱翔,与语文诗词一起,畅游在古人的思绪长空中。
古代诗词的特点之一在于以诗传情,以情达意。在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古诗词融为一体,体验古人写作时的意境与思绪,并将感性意识“注入”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所感、有所思。文学创作常常是感性抒发与表达,其表达形式细微精致,所以诵读古诗词不只是读其诗句,更重要的是感悟内涵,体验古代文人的情感经历,品读古诗词的年代感,在此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诗词素材。小学生在体验诗词情感时会存在一定时空距离感,这是古诗词与现代文化差异造成的。这时,教师应合理使用微课件或多媒体设备,创设易于理解的古诗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融入诗词作品的情境氛围中,直观面对诗词作品,打消因不理解而产生的排斥感。与此同时,微课件或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展示诗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情境,加之动态画面与绚丽色彩的结合也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逐渐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将思维导图引入古诗词教学,利用其美观又便于记忆的特性,根据图像记忆方法,引导学生绘制优秀的古诗词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根据大脑对图形的记忆更持久的特性,学生通过回忆古诗的思维导图,很容易就记住了古诗内容。
在人教版小学古诗《示儿》一课中,以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例,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一个分支,再绘制小分支,这几个小分支用文字标注为“本来知道”“死去”“什么也没有了”。学生看到这几个小分支,立刻就能与古诗原句联系在一起,既掌握了释义内容,又可以更好地背诵这句古诗,这充分证明了思维导图的意义与作用。
教师可以把课堂设置成表演舞台,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使古诗词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这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从而强化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使其印象深刻。同时,角色演绎有利于学生把握诗人的性格与思想,体验作品的创作意境,挖掘作品的深层含意。
一方面,表演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进入诗词学习过程中,角色能带动人物心境的理解与感悟,学生通过演绎能够表现人物的言谈特征,在面对诗人形象时更亲切,从而能加深对人物内心的体验。另一方面,学生表演给同学看,本身毫无隔阂,语言、动作、感官都十分自然,没有距离感,这是对诗文中形象的直接性描绘,能使学生在表演中认识诗词人物,甚至不用刻意背诵就能记住诗词内容。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色彩丰富的画面,教师何不利用颜色教学,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呢!人教版小学语文诗词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词调比较喜庆,而《送元二使安西》则比较悲伤,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教材中的人物图画添加色彩,让学生思考应该赋予人物画面什么样的颜色。实际上我们看到,学生为第一首诗词涂上了明快亮丽的色彩,而为第二首涂上了清冷色调,这就是小学生对诗词的直观理解和最感性的理解,也是最有意义的理解,会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师应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研讨古诗词教学方法,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与古诗词之间产生共鸣,进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