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清 刘春友
(1.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江苏扬州 225216;2.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苏扬州 2251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意味着课外阅读必须从单一而零散的碎片化阅读中走出来,教师应对此给予重视,及时转变自身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1]。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五种策略。
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推荐的精读书目逐渐从原本低龄化的儿童文学逐步向严肃的文学经典过渡,这些书目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激情,教师必须要从导读入手,不遗余力地上好导读课,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入到整本书中来。
例如,《小王子》这本书相对严肃,学生直接阅读具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期待,教师设置了这样的导读板块。首先,借助书本中的插图,使学生初步了解主人公小王子的相关信息,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梳理。随后,聚焦阅读书籍的第五章,交流信息,如星球相对较小,需要在面包树还没有长大时拔掉,否则将会危害整个星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此时,你心目中的小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在导读课结束前发放整本书的导读单:(1)依照自己的认知,将这本书中的人物进行适度分类;(2)在阅读时,将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摘抄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3)如果书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你的身边,你最想成为书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理由。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梳理整本书的内容,降低了学生的解读难度,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给予学生长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指导,可谓一举多得。
整本书阅读中的人物、语境、故事情节一脉相承、彼此关联,有的在故事的铺陈和情节推动中专门设置悬念,这就给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根据现有信息进行合理推理提供了抓手,也是促进学生深入书本内核的有效举措[2]。
以《城南旧事》中“惠安馆”部分的阅读为例,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阅读任务群:书中的妞儿与秀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你能从书本中探寻到相关信息吗?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分享:(1)两人外貌相似,都有透亮的眼睛和泪坑;(2)被遗弃的地点相同,都被遗弃在齐化门城根底下。由此迹象表明,秀贞家的小桂子很有能就是妞儿,她们有可能是母女关系。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的阅读已经不再是关注书中直接表达、呈现出来的信息,而是从书本中展露出来的内容进行一连串的思考。首先,在阅读中发现可疑之处,形成推理话题;其次,在深入细读中探寻相关证据和线索;最后,在合理化的推理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结论。其实,整本书中的阅读信息量较大,这种值得进行推理和辨析的资源比比皆是。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始终沉浸在这种思维伴随下的阅读体验中,他们才能读得津津有味。这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不单是阅读情节、阅读任务,更需要关注彼此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推理阅读的过程中洞察整本书内在的魅力。
统编版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阅读方法的多样化,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片段精彩优美,需要精细化阅读;有的语段交代背景信息,可以快速略读。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这些方法的综合性运用显得尤为必要。
例如,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时,很多学生被这本书宏大的结构、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所困扰,常常会闹出人物和事件混淆的笑话。教师应鼓励学生紧扣书中主要人物,尝试列出大事记,如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江东舌战群儒—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随着学生对书中人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人物的“大事记”进行梳理和对比,形成对人物关系的重新梳理和结构化认知。
针对人物对事件进行梳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以更清晰的视角来阅读这一鸿篇巨制,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辨析性思维和对比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阅读质态朝着更全面更深入的思维迈进。
教师要善于整合文本经典和屏幕经典,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艺术形式的迥异之处,历练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曹文轩老师的《草房子》被拍摄成电影后,就为学生的阅读对比提供了全新的资源和视角。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阅读文本资源后,引入电影资源,让学生比较影视作品在情节内容上的删减艺术,并对比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在刻画人物形象、渲染内在情感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策略,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鉴赏意识。
题材相同,但由于作家不同,其表现出来的语言特色、创造风格和表达策略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例如,同样都是以狐狸为主人公,同样都热爱家人、聪明机警,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与《列那狐的故事》中的两只狐狸就呈现出鲜明的区别。前一部作品中的狐狸爸爸良好友善,而后一部作品中的狐狸却凶残自私,学生将这两本书进行对比鉴赏阅读,就能认识到人物或事物鲜明的两面性,这就让对比鉴赏有了全新的意境。阅读比较,不仅是对整本书阅读的一种提炼与总结,而且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正面价值的引领。
只有阅读,没有交流,学生的感知便会受到影响。为此,教师要搭建扎实的交流平台,先从人物形象的评判和赏析入手,引导学生紧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评价与交流,引导学生分析书本中人物在特殊情境下展现出来的言行细节,通过蕴藏在文本中的信息,引发学生思想和意识的震撼。
例如,在读完了《夏洛的网》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夏洛与威尔伯这两个人物进行评价与交流。有的学生选择了威尔伯,因为此人貌似不幸,但每每遇到危险都能够化险为夷,虽然一出生就被遗弃,但得到了弗恩和夏洛的鼎力相助,最终安享余生;也有学生选择夏洛,她把威尔伯视为自己的知己,愿意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承担,让威尔伯免遭痛苦。学生分别从自己选择的人物入手,教师将选择相同人物的学生分为一组,集大家之智慧,形成了人物多方位、立体化的感知渠道。在学生交流后,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和学生在班级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让选择其他人物的学生能够在聆听分享中形成资源的补充与扩展。
总而言之,整本书的阅读引导一般可以分为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上述五种策略,教师可以在这三个阶段依照具体书目的不同,依照学生阅读质态的不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整本书阅读。让我们一起做好阅读点灯人,将阅读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