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彩锋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幼儿园,甘肃庆阳 744500)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怀,甚至有些孩子从小就有被父母遗忘之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有的父母一两年回家一次,有时孩子见到父母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与父母交流、相处,同时内心又渴望父母的关爱。农村教育水平有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被关注并得到及时的优化改善。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关心。由于留守儿童常驻农村,长期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成长,导致内心长时间处于忧伤、缺乏安全感的状态,容易造成抑郁、自闭的现象,使他们不愿敞开心扉与外界沟通。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家庭教育,部分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价值观缺乏正向引导,造成价值观、认知偏离情况[1]。
农村生活条件艰苦,与外界生活隔离,尤其是青年教师,很少有人愿意下乡来到农村支教。因此,农村支教教师人数有限,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受到影响。支教教师授课压力极大,有时一位教师同时带几个班级的课,或同时负责几门课程的教学,这大大影响了教授方式的创新与优化提高。
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关爱。目前留守儿童群体缺爱现象严重,单纯靠一部分教师帮助或依靠小部分人的力量很难有大的改善,应该将其视为全社会的问题,以社会之力共同解决留守儿童这一长久难题。
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通常只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扩展课外知识受到限制。农村教学条件艰苦,有的学校甚至无法满足人手一本教科书的需求,只能两人或三人合看一本教材听课。此外,农村地区学校缺少课外读物,教学模式也与外界脱节,缺乏现代化技术的融入。
针对上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应展开探索,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的问题,相关工作者应鼓励父母至少有一方能够留在农村照顾家庭,为其普及家庭教育、关爱孩子、陪伴孩子的重要性。除了在学校教育孩子外,教师也应尽力引导家长能够尽可能多地陪伴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在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成长,减少由此引起的不良心理问题。同时,地方政府应适当出资给予愿意留在农村的父母一定的经济扶持及就业援助[2]。
有关部门应号召青年人才下乡开展帮扶教育,号召社会各界人士贡献一分力量,帮助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难题。这种帮助可以是短期下乡教育授课扶持,也可以是对学校的经济扶持,定期给予留守儿童和农村学校一定的帮助[3]。对于下乡支教,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一分力量的教师,相关部门应颁发荣誉奖章,根据支教的年份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投入乡村支教行动中。
留守儿童常年留守于农村,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农村学校可以向市区学校求助,进行一对一的绑定式合作教学。如让农村学校的学生可以去城市感受教育氛围,让城市的学生来到农村感受农村学习条件的艰苦,定期开展互换式教育;让农村支教教师学习市区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市区教师到农村进行短期教学辅助,辅助农村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以更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教学[4]。
针对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缺乏及缺少学校图书馆的情况,为解决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延伸知识的问题,应为农村添置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并搭建学校内的宽带网络,使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通过直观的视频形式讲解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之后配合书本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并简化知识点难度。同时向社会募集旧书收录到农村学校,并建立校园图书馆,学生想要阅览课外书籍便可以免费借阅,不断优化现有教学设备设施,丰富学校藏书,改善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问题。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缺乏父母关爱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错过孩子的成长也是遗憾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从根源处着手,引导父母陪伴子女的成长,通过政府力量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改善生活,帮助愿意留在农村的父母解决就业难题。此外,社会各界应关注留守儿童,给予教学设备及资金扶持,同时相关部门应鼓励更多青年教师下乡支教,各方贡献一己之力,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现有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