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尹如意
跳远是锻炼学生下体能力和跳跃能力的一项基本运动,但是,从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跳远运动的教学状况中可以看出,学生往往呈现出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等现象,最终导致跳远运动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没有上好跳远课的现象。那么如何针对跳远运动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导向,进行恰当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上好跳远课呢?
传统跳远运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许多学生在进行跳远运动练习的过程中,由于跳远运动的单一化而感受到疲惫和无趣,也就丧失了进行跳远运动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传统跳远运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练好跳远运动来说,也是具有阻碍性的。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参与跳远运动练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学生跳远水平的增长。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跳绳来让学生完成名为“蛛网逃脱”的游戏活动。在游戏当中,教师先组织学生将跳绳结成蛛网的形状,并引导学生通过将跳绳左右平移来缩小和放大“蛛网”中每一小格的距离,教师让学生在蛛网内,只能够通过跳跃来通过蛛网。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蛛网逃脱”的游戏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跳跃的形式完成蛛网的跳脱。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增加游戏的难度,组织同一小组的学生都进入蛛网当中,每一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跳跃,但是不能踩其他学生踩过的网格,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计算自己如何进行跳跃,才能够完成蛛网的逃脱,使得学生在锻炼跳跃能力的同时,能够实现思维的发展。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对学生进行跳远运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游戏活动的适当设计,引导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激发进行跳远运动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游戏时,提高跳远的水平。
“竞技”是体育运动的精神凝结,也是体育运动当中的灵魂内容,从古到今,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够让人们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挑战自己的能力,这一点毫无疑问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见,“竞技”也成为体育运动的另一代名词。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跳远运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比赛的模式,提升学生参与跳远训练的竞争性,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参与比赛的同时,努力地冲刺到自己的极限,体会跳远当中带来的心灵愉悦感,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跳远的水平不同,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使得每个小组中学生之间的跳远水平差异不大。随后,教师设计立定跳远、高台跳远以及冲刺跳远比赛等项目,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内比赛,每名学生参与每项项目的比赛中都有两次机会,两次中的最好成绩作为学生的比赛结果,对于小组中取得第一名的学生,可以进行组间比赛,从而赛出班级中的冠军。同时,在实际开始比赛前,教师也要为学生们预留进行热身的时间,使得学生在热身的过程中,能够为达到最佳的比赛状态做好准备,保护学生的关节。
不难看出,在小学体育跳远运动的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体育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在荣誉感的导向下,自主进行跳远运动的练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跳远水平。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跳远课程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触球”的项目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所谓触球训练,主要是指利用篮球或者排球等球类,让学生在弹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同时,相对于传统形式的跳远课程而言,教师以球类运动引导学生进行弹跳练习,更能为跳远课堂增添丰富性和趣味性,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更多角度去完成跳远训练,感受到跳远运动中的积极意义,提高跳远运动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跳远运动的学习中,教师先利用竹竿将排球挑起,然后将竹竿的位置设置在学生进行跳远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进行跳远练习时,能够从空中将排球摘下。而根据现代课程改革标准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说,教师在设定标准高度,引导学生进行跳远的练习后,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跳远水平不同,将竹竿的位置进行前后移动,使得跳远水平较弱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触球提高进行跳远训练的信心,而对于跳远水平较好的学生,在教师将竹竿向后移的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学生突破自己的极限,从而提高学生跳远的能力。
显而易见,在对学生进行跳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跳远与球类进行恰当地融合,丰富跳远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断接触球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跳远的水平和能力,从而上好跳远课。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跳远运动的教学时,需要以多元化的跳远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的内容,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跳远运动的锻炼中,感受到跳远运动的意义和作用,产生对跳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跳远运动的练习中,逐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力量,上好每一节跳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