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王晔欢
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和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已经凸显,但是,仍然受限于应试教育的枷锁,存在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运动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结构,以及学生自身的发育程度和身体素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从而激活体育课堂,彰显体育课堂的魅力。
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基础,也是让学生进行学习的开始,而学生对事物具有好奇的心理,也具有探究的积极性,当学生面对自己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内容时,学生也会通过主动探索的形式,解答自己的疑惑,提高对知识的认知效果。但是,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利用率是极低的,以至于限制了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思考的可能。因此,在当前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问题在课堂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对问题中的体育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以排球运动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借助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深化学生对排球运动中知识的认知。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述基本的排球来源和动作名称,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排球运动。随后,教师针对排球运动当中的每一个动作展开细致的教学,在讲解正面双手垫球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自主垫球动作的练习,紧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点和击球部位在哪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正面双手垫球这一动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显而易见,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用问题的形式,创建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深化对体育运动中相关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班级是一个由群体组成的集体,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团结和互助,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同时,在体育运动当中,许多项目也是需要学生以相互配合的形式才能够完成的,这就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家庭结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部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至于在开展体育比赛等活动时,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同伴进行配合,降低体育运动练习的效果。所以,在目前体育课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合作活动的优化开展,强化学生的互助意识。
以短跑运动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练习的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让每一个小组当中的人数保持一致,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当中选出一个组长,让组长结合本小组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发育情况,进行短跑练习计划的安排,并让小组长监督组内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于没有坚持完成训练的学生,小组长有义务督促和鼓励学生完成练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同时,小组长也要联合组内的其他同伴,对同组人员在短跑中的摆臂和呼吸等情况进行观察,对于行动有误的学生,小组的同伴应当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在互相辅助中,共同提高短跑的能力。
不难看出,在进行小学体育运动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小组当中进行相互辅助,从而逐步提高对体育运动的掌握效果,促进自身团结、互助意识的形成。
游戏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知识自主认知的动力,在小学阶段开展运动项目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游戏相关时,学生也会由于对游戏的热情,而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的练习中,而当课堂教学的形式较为传统和单调时,学生也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从而造成体育课堂沉闷的气氛。因此,为了活跃体育课堂的气氛,构建具有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师也应当引入游戏促进课堂活动的构建,从而激活体育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完成对体育运动的练习。
比如,在进行足球运动中的传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传球的技能,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构建,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练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先向学生讲述游戏的规则:在间隔八米的距离上画两个直径为一米的圆圈,学生两人为一小组,分别站在圆圈的中心,学生相互向对方的圆圈中传球,在一名学生接到球后立即向同组的学生传回,对于在规定时间内传接球次数最多的一个小组获胜。随后,教师让学生按照上述游戏规则开展活动,使学生在角逐游戏冠军中,提高进行传球练习的积极性,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对传球这一动作的学习效果。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体育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创建调动学生进行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玩游戏、争名次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参与体育课堂,提高练习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构建有活力的体育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之后开展体育运动的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应当注重采用有效的形式,激活体育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加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的练习,实现有效体育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