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管冬梅
将智趣两个字引入语文,是考虑到智与趣两个字有着丰富的内涵:智,字面的意思是智慧,究其发展史,智原本是谋略的意思,是一个名词,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它又有了思想、策略的意思,进而演变为有策略的、聪明的,又或者是有策略地、聪明地做某事,“智多星”常常就是用来形容智慧的人。毫无疑问,语文课堂需要这样的智慧。趣,原本字面的意思是追求有利可图的目标,在语言的发展中,又演绎出吸引人的、兴趣等内涵。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显然需要趣的一面。
将智趣语文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对照,可以发现前者之特质,非常能够彰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智趣语文及其教学强调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智趣因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自主互动学习进程中追求情趣与理趣相融,促进学生智读、智思、智悟、智述,使学生感悟有意思、有意义、有意蕴的语文。在教学实践中,将之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相比较,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地方。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课文中的比喻与比较,可以让学生在趣读课文中生智,在智解课文中生趣。文中说“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观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这不仅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手法,其实智趣更是蕴含在其中。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借助于AR手段,让学生感受泰山的雄伟,再感受香山的红叶似火,先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再感受西湖的水平如镜。有了这样丰富的感知之后,再让学生去感受桂林的山和水,在这样的增强现实中,学生不但兴趣非凡——趣的一面就自然体现出来了,而且学生先自然地通过比较——方法的运用就是智的体现,去感受桂林山水何以甲天下,进而思考:为什么AR具有这样的“本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集科学家、信息技术学家智慧的现代科技。这个时候,现代教学手段自身的“智”就彰显于学生的面前。
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智趣语文的特质,对应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形容山水的语言,对应着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对应着审美鉴赏与创造——山水的自然美是小学生能够看得懂的美,对应着文化传承与发展——自然山水背后的人文故事是传承文化的载体。
智趣语文是有特质的,智趣语文的特质的内涵也会随着实践而愈加丰富。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具有跨越各种社会场域与学习领域等“多元场域”之广度,具备促进个人实现与社会发展之“多元功能”,牵涉反省思考的高阶心智及复杂性行动学习的“高阶复杂”之深度,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及其理解只有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出其生命力。
智趣语文是一种实践方式,每一次实践都是其特质得以体现与丰富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智趣语文的特质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理解。
其实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有多种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的教学手段,选用AR并不是追求时髦,更多的是看中其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加直接的对不同的山水的感知,才能让学生自发地产生对比的思维活动。尽管因为硬件制约,这样的一个体验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但又因为学生需要轮流体验,反而有一种争先恐后、争相体验的效果。所以当学生在“看”到不同的山水时,他们对课本中所用的那些形容词就会有切身体会,原来大海是那样的“波澜壮阔”,原来漓江水居然真的那么“青”“绿”……这些词语的运用,此时对于学生而言就对应着面前的景象、脑中的表象,这种大脑中的图景与字词结合,真的是“趣”的基础上的“智”,这种智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意会,而且可以言传。
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呼应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而这样的呼应又让智趣语文的特质愈加明显。
将智与趣组合起来,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又因为智趣而彰显出其特质的一面。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基于智趣语文的特质,智趣语文教学的实践需要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用智趣语文去生成这样的途径,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而用智趣语文的特质去为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丰富内涵,亦是可行的。小学语文教学途径取向多元,价值取向却高度一致,智趣语文的智趣特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精彩,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落地将更加顺利。因此笔者以为,用智趣语文的特质奠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选择,这是所有智趣语文研究者的重要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