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2019-11-27 06:37廖小毅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8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素养

廖小毅

(福建省龙岩师范附属小学分校,福建 龙岩 364000)

核心素养是当前国际教育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也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靶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并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健康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那么,要发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只有从体育课堂教学中才能得以落实。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身体活动中,面对各种复杂情境,运用身体和智慧挑战自我、战胜对手,感受自信、成功和快乐等多种复杂身心体验的获得过程。体育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品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应立足体育课堂教学,结合体育课堂的特性、学生的学识水平、身心特征、教学内容、学习兴趣等方面为切入点,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国家复兴的未来力量,个人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1 核心素养的特征及含义

1.1 教育核心逐渐发生变化

整体上来看,教育模式从以往的注重应试教育逐渐向素养教育过渡。素质通常具有先天性的性格以及后天逐步培养而建立的人格上的特质,对于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而言,后天的培养以及言传身教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教育基数较大,很多时候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在尊重差异化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培养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去衡量以及把握这个度是目前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机构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发生了本质上的提升,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学校以及教师往往忽略了素质教育,从目前来看,开展进度令人担忧。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整体修养以及知识能力各方面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素养教育除了对知识学科有硬性要求之外,学习态度以及实践能力也是其重点核心。新课程教育下的教学方式应当是将学作为主体,教师的传道解惑只是辅助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新的教学模式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

1.2 核心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的联系

体育核心素养包括个人文化修养、自主学习行为以及社会参与行为,除了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对于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与协调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良好的文化修养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也为将来更好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1.3 体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实践行为

通过体育等相关学科的逐渐渗透,是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只有将核心素养逐渐渗透进日常体育教学当中,才能实现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否则,核心素养便无法得到更好的体现。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核心素养进展的情况各不相同,甚至许多学校并未完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那到底核心素养是如何定义的呢?就目前最新研究现状表明,学生在体育锻炼以及学习当中,逐渐获得学科知识以及体育技能,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核心精神,逐渐完善学生的品质、情感以及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获得健康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

2 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2.1在应试教育备受推崇的情况下,体育在人们印象中的重要性逐渐被减弱。虽然就目前教育现状而言,体育学科是一门副科,但是就其发展历史来看,在学校教育中,其出现的时间最早,且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远,体育学科从学生步入校园开始,贯穿着学生的整个学生生涯,更是唯一一门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教育从未间断的学科,可见其重要性。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能够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的全面实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并对学生未来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2.2对学生而言,良好的思想意识及习惯并非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所展现出来的,口头上的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实践到日常的行为习惯当中。一个人的交际来往、外形及表达能力往往是在社会活动中进行的。而健康课堂的教学方式正好契合这样的表达方式。体育课堂由于其特殊性,往往教学模式及特征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及运动锻炼实践的方式相结合。在课堂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具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践性较强是其较为显著的特征,因此,体育学科的特殊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欠缺的。

2.3体育课堂教学一般来说,较为系统化,教学方式丰富多样性,并且能够对人的思想品质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进行长跑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拼搏精神及思想品质,学生通过在运动锻炼过程中的切身感受,真正体会到一些自己不太理解的内涵。体育学科应承担“终身体育”的责任,使学生的体育素养进一步提升,通过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及行为,在提升运动技能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身体素质及行为习惯是保障工作以及学习的重要基础因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3 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绝大多是在室外实施教学,学生的视野较为开阔,受干扰因素较多,注意力容易被动转移,体育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来设计或创造各种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习的专注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设计课堂教学环境。我们要根据学习项目的特点选择和布置场地,让学生进入教学点就能够感觉到相关项目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整心境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课堂上的“问题信息源”,把学习的主动权回归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3)创设交流探讨情境。体育课堂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的活动过程,教师应紧紧把握这一体育课的特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将知识点抛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有关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学习,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几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促进技能与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3.2 理论引导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理论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了解。体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没有受到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便会缺乏对体育学科的深入了解及对其内涵的认识。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科学正确的理论知识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并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可以借助室内讲课的方式,延伸学生的体育相关知识,切不可将课堂浪费掉。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体育名人的事迹、新闻动态及体育历史的发展等。通过这些趣味性的真人真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以及对人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实践的积极性。

3.3 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3.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随着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很多的人较为青睐武术、跆拳道等运动项目。在武术课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将中国武术精神传递给学生,讲述中华武术历史、发展渊源以及武术的锻炼价值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举出一些例子,如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曾被外国列强称为“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我们应深刻反思,勿忘国耻,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可讲述一些中国功夫代表性人物的历史故事,如武松、叶问、陈真、李小龙等代表人物的传奇事迹,通过一些积极正面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建立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远大目标。

3.3.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及锻炼意识,且大多数的体育活动一般都在室外,在课堂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例如,在踢足球或打篮球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活动较为激烈,很容易受伤。因此,在体育课开展前,应耐心地将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强调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人身安全。在篮球及足球比赛中,应将防护措施尽可能地实践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与运动中逐渐提升个人的全方面能力。

3.3.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团队竞技是运用最多的一种训练方法。在比赛或游戏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在不断地提升,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团队形式的比赛或游戏,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分组合作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几点:(1)关注学生的学识水平、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2)考虑各组的综合能力;(3)注意男女生和人数的均衡等,力求团队在比赛或游戏过程中的公平性、竞争性。在比赛或游戏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激励与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比赛或游戏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拼搏的精神。

4 结 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体育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逐渐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