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校 沈 娟
小学生作文是儿童写作,是儿童言语图式形成、育化的基础阶段,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以小学生的言语图式育化为立足点,从课程原点出发进行小学生语文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主要将教科书与经典名著、小古文、科普名著和相关主题的影视文学赏析(媒体阅读)等结合起来,使学生语言的根与母语的源头对接起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遵循语文自觉习得之道。其实写好作文需要积累。那我们如何开发、处理相关语文课程呢?
现行语文教科书大多以文选型教材为主,根据各种选文的功能取向,王荣生教授提出了“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分类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
苏教版六上习作4 要求写一副剪纸,而该单元三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的民间工艺、故事和舞蹈艺术等民族文化,语言文字中有着独特的意境美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习作与教材课文联系不紧密,脱节较大,如《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故事,具有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特征和底蕴,从人文的角度或民间文化保护的主题高度看,与其余两篇文章编为一个单元是合适的,但从习作练习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是有所欠缺的,这种编排是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的。本单元阅读与习作的相对脱节、分离,偏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容易导致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无真情实感可言。
1.分析这四篇课文事例材料,尤其是最富生命特征和言语表现力的部分与作者的写作中心是如何密切联系的,如《姥姥的剪纸》中剪纸技艺高和祖孙情谊浓这两部分表面看没什么关联,内部却有着紧密的关联;《师恩难忘》中田老师如何生动形象讲故事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与全文的关系等。
2.思考这四篇课文段落或层次是如何排放的,段落与段落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如《月光启蒙》开篇句与结尾段的呼应,文中母亲唱民歌段落长,讲故事段落短,唱童谣段落长,猜谜语段落短,这一长一短之间相互对称、呼应。思考这四篇文章作者是如何抒情表意,点明中心的。前三篇文章在结尾段直抒胸臆,而《我和祖父的园子》则是有着意犹未尽的含蓄之美,可以说各具特色。
3.各文章都有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并非干号似的空喊,如剪纸、故事、歌谣、园子等,特别是乡土味很浓的生活化语言与这些载体及载体主人形象的高度融合,呈现出了独特、质朴、和谐的乡土美感。习作中引导学生写充满童心童趣的文章,中间夹杂着苏州吴地方言地域文化特色。
“定篇”是指学习经典的丰厚内蕴,是“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笔者认为经典作品既包括大师名家的文学性经典名著,也包括科普类、美学类等典范作品。在教学时,笔者以教材内选用的经典名著课文教学为契机,想方设法地推动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读经典原著,每一个角度都可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让他们读完一遍又一遍,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发、构建与此相关的经典学习微课程,让孩子们觉得更有趣些,更容易掌握些,更有成就感些,从而实现经典阅读与写作的迁移和转换,让孩子们的心脏随着经典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打白骨精》时,笔者引导学生从“三打”开始体会小说的一波三折写法的作用,更在语用的角度,以师徒四人三次面对妖精的表现来讲述各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差距,让孩子们感受人物形象的立体饱满和复杂多元化性格。以此为方向,笔者带领学生进入《西游记》整本原著中,并按照师徒四人、妖怪、神仙三个方面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阅读,构建“西游行”微课程,而穿插于“西游行”微课程各个部分的就是一系列小习作。小学生正是处于最爱幻想的年龄阶段,“西游行”微课程的开发构建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首先笔者出示《西游记》的创作来源:唐朝玄奘法师写的《大唐西域记》。两本书进行对比可发现:《大唐西域记》只是记录了玄奘法师西行的所见所闻,并没有记录什么妖怪的故事,而《西游记》是作者以前书为基础,进行大胆的想象创作而成。
以第一章“西游行”阅读学习单为例,笔者让孩子们分别编制玄奘法师一人取经的路线图和《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取经路线图,两图对比感受差异,并在路线图上画出相关妖怪。单为了做这件事情,学生将《西游记》读了好几遍。孩子们纷纷为玄奘大师的毅力所震撼、为执着精神所感动。接着,笔者将师徒四人、群妖、众仙建卡描述,并开展妖怪、神仙等级实力大排名:
1.扮演师徒四人的动作、讲话神态、语气语调,并加入个人的理解感悟,如有的学猪八戒打呼噜,或者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唉声叹气,假装歪着脑袋从蒲扇大的耳朵中掏出二两银子,嘴里不停地嘀咕道:“猴哥!这下师父没了,我们散伙吧。你回你的花果山水帘洞,沙师弟回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吧。”“我家的翠兰肯定还一直等着我呢”……
2.以表格的形式将师徒四大主角的外貌、背景、经典言语动作、法宝兵器一一列举出来,初步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再进一步表演,在展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师徒性情的理解。
3.以“妖、仙之卡——文本小习作”“妖、仙之像——外貌、动作、兵器描写”“妖、仙故事——改编创编”“妖、仙之乐、忧——诗歌练习”“妖、仙之剧——剧本演出”五个系列进行文本再度创作,并开展相关人物综合等级实力大排名,在此学生需要整理阅读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把握形形色色各路妖怪、神仙的特点,理解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原著语言的内化吸收和改造,最终用自己的言语系统完成读写结合的综合训练过程。笔者在阅读学习单的基础上进行师徒四人性格分析汇总,展开会演,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发言稿,讨论妖怪、神仙中性格、心理、情节突出的人物,发表各自的看法(认为自己最喜欢谁),充分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多元性;进行微课程专题分析研讨,揭示师徒四人中相互之间的表现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思辨交流,从提出看法到进行论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正是议论文习作思维的有效训练。
进行课内外阅读与作文的统合教学,在教学中避免单纯的课文内容分析,从言语图式的三维特征出发,着重将文本的表层与内在意脉和言语形式的特点结合起来,着眼于阅读与写作的能量转换,从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