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花所镇中心小学 胡云艳
阅读学习单因文而异,因学生而异,因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而异,它是不断变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主要是通过一个个小任务指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任务的完成提升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阅读学习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问答阅读教学方式,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习得学习方式。
感知和认读是阅读的首要步骤,对于小学生而言,识字、写字是基本的学习任务,而疏通字词更是首要任务。按惯例,一般是教师指出字词的正确读音,或者学生以预习的形式自主查字典,寻找正确的读音。显然,后者是阅读学习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字词的正确读音,的确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但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自主查字典,通过运用学习工具获取知识过程中的痛苦与快乐的体验。比如,《梅花魂》一文中“凉飕飕”的“飕”字,如果教师直接给出正确读音,的确可以让学生避免朗读中断,省下时间,顺利读完全文。但教育教学不应该是急躁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有时间的留白和教育的耐心,让学生有机会去自主查字典,找出正确读音,体会经过一番努力后获得的成功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感,提高自我效能感,体会学习工具的莫大好处。所以,建议教师让学生在朗读全文后,自由提出不会读、不确定读音的字词,罗列出来后,让学生自主设计阅读学习单,带着疑问和任务去找出正确读音。
理解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去解释和建构文本的意思,获取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或社会信息。小学语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具有巨大的潜在信息,含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教师一定要读透课标,明确小学学段、学期、单元乃至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面面俱到,或者随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教授哪些内容。另外,还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只有心中有课标、有教材、有学生,才能合理设计阅读学习单,才能有效发挥阅读学习单的辅助、指导作用,避免流于形式。比如,林海音的《窃读记》放在了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而《窃读记》的小主人公年纪和五年级学生相仿,学生对小主人公的行为、心理世界比较能感同身受。据此,教师可以罗列一份阅读学习单:A.窃读的原因?B.窃读的行为过程和心理表现?C.窃读的感悟?带着这份阅读学习单的三个任务,学生再次阅读全文,了解小主人公窃读的前因后果,梳理了文章思路,明白了书籍是精神食粮的道理。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标志,要学会辨别读物内容的是非、好坏,感受语言形式的优劣。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在阅读课上,基本上是指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思想内容的美好与高尚,培养高尚情操,提升文化品位;体会语言形式的优美,提升审美水平。比如,《窃读记》中小主人公窃读的行为并没有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反而能够大量阅读,汲取知识营养,获得精神食粮。但从书店卖家的角度看,只看不买,无形中损害了卖家的利益,毕竟书店是以营利为目的,而非具有公益性的图书馆。现在图书馆已经普及,哪怕是在农村,也有图书舍、图书角,处于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教师可列出阅读学习单,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小主人公的对与错,评价课文内容的是与非。在讨论和发言过程中,无疑会让学生发散思维,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社会的看法,各抒己见,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激发了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意识,组织语言和表达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当然,最终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并非提倡大家只看不买,而是旨在通过小主人公在当时图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仍孜孜不倦地读书的行为,传达“我爱阅读”的教育目的。
提出好的问题,就是为有效解决问题迈出重要的一步,阅读学习单的设计同样如此,问题过难或者过易都会影响阅读学习单的应用效果。此外,提出问题的散乱、随心所欲会让学生不知所措。阅读学习单中问题的提出、任务的形成,应该是难度适宜、符合课文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并且能够起到穿针引线、搭桥过河的关键作用。阅读学习单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而阅读学习单的设计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实现阅读学习单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