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李月琴
新时代对学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要求,其中写作能力的提升就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写作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激发学生对于写作兴趣的关键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发挥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培养对于写作的兴趣。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现在的语文写作教育为了应试,往往使学生写出来模板式作文,这样的作文严格按照模板的要求,虽然读起来工整严谨,但是没有融入学生的感情,没有感情的作文就好像是流水账,这种写作弊端会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将来会影响到学生的方方面面。针对作文教育中的这种现象,我有以下几种建议:(1)从日记写起。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日记的作业,每天写日记是积累作文写作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在检查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日记的保密性,或者可以采用每学期检查一次的方式,让学生喜欢上日记。在布置日记任务的时候,教师要特别注意,认真分析班上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日记任务。避免学生将日记变成流水账的形式,这样就达不到写日记的目的了。(2)在作文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题材不限,内容不限,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是身边的一些小事情,总之要先让学生喜欢下笔,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进一步主动地想去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3)定期进行作文展示或者竞赛。定期在作文课堂上开展学生作文比赛,评出最优秀的文章,然后让学生给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进行作文训练的,怎样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样就能使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来带动写作水平低的学生,作文差的同学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方法差,在听到能力强的学生的经验交流分享之后,抓住了关键点,作文水平一定能有质的提升。
写作水平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首先是写作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进行创作的欲望。一开始,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写作可能只是局限在记流水账一般的感觉中,但是当进行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学生会感觉完成一篇作文对于自己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进而就会注意自己作文中的表达方式,自己所用的修辞手法,语言是否通顺,表达是否连贯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又是一个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分水岭,当学生熟练了作文创作之后就是作文写作实质性的进步了,这需要学生平时对于优美文章进行积累,肚子里有墨水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来。这时候教师就要积极进行引导,多对同学们分享优秀的文章,让学生一步步进行积累,最终实现写作水平质的提升。
传统的作文教育模式只是为了应试,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这也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案,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开创自己的课堂教育新模式,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以往的作文课堂往往是固定了写作模式,让学生明白如何套用模板,按照要求写出模板作文,但是这也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僵化,长时间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定势思维,越来越难以跳出这种思维的怪圈,不利用学生将来的发展。教师应当学会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兴趣,通过合适的方法指引,让学生一步步培养起对于写作的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堂上使用随机朗读法,例如,教师朗读出一段内容,然后随机让另一个学生接下去,内容不限,字数不限,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写作文是需要素材的积累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作家会在一年中拿出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出去旅行,见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写作也是一种沉淀,作家出去游历之后,就会投入到创作当中,将自己游历中获得的灵感用细腻的语言记录下来,再经过一遍遍的打磨,最终才会有精品文章问世。同理,学生的写作也需要灵感和积累,而这些灵感就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些许小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现美,寻找灵感,并将它记录下来。可能开始阶段作用不会太明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学生写作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迸发,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就会感到下笔如有神。还有就是从书本中发现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把优美的段落记录下来,做成阅读笔记,多多阅读理解,学会原文的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用的写作手法以及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体会作者写作的情感。这样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可以模仿,模仿是创作的基础,通过模仿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进而完成自己作文的创作。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容易创作出优秀的文章,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是让学生死啃书本,而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努力让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发展,可以通过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想象力成为成功写出好作文的强有力的助力。
小学阶段是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打开习作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