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习作目标下的小学作文有效策略探究

2019-11-27 02:04谢丹群
读与写 2019年8期
关键词:表达方法习作文本

谢丹群

(福建省诏安县实验小学 福建 诏安 363500)

在语文习作教学中,习作的实际能力与其应达到的习作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惧怕写作的现象。他们在习作过程中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有时心中有话笔下却写不出来;有时虽能洋洋洒洒,却不知所言……本人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依托文本,单项突破,成篇练习,整体提高的做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习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1.在有效依托文本的过程中实施单项突破

所谓“依托文本,单项突破”就是师生以教材的文本为载体,让学生从文本中学到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并通过单项训练夯实习作基础。每个单项练习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练习,使习作的每个单项技能逐渐形成,确有成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

1.1 学习从题目入手,训练“言之有理”。这里所指的“言之有理”,是指学生习作时能按一定的中心意思来写,对现成的素材有所取舍,所有细节所有语言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意思”来写。而教材中文章题目,正是训练“言之有理”的好教材。例如《詹天佑》,题目一看便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问:作者是围绕怎样一个中心意思来写詹天佑?(杰出、爱国)。继而追问:作者选取了哪件事来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经历了四年,不事小事不计其数,但作者只抓住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写?这样一步一步,步步深入使文章不离开中心意思写,使文章不离开题目写。在习作指导中,本人随时注意知识的迁移,,注意技能的训练。即刻以《我的爷爷》、《可敬的村支书》等题目进行训练,让学生懂得写人应抓住人物特点,通过一、二件事及典型细节展现人物的崇高精神(或品质)。

1.2 学习描写方法,训练“言之有物”。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中外名家名著,课文中语句优美、流畅,表达生动、准确,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感情的自身流露。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为了表达桂林的水的特点这样写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重点放在排比的使用方法。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准确生动的描写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1.3 学习联想想象,训练“言之有情”。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有很多,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写的妙处,然后激励学生进行模仿,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的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作者在描写中采用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淡淡一笔“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群鸟欢腾热闹场面铺设了背景。接着作者在描述群鸟争鸣的场面又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采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种“百鸟争鸣”的欢乐景象,使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学习这一段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这样的表达方法上,然后鼓励学生模仿这一段的写法,写一种动物(可以从形状、声音、动作方面进行描写)或一群动物(用点面结合的方面进行描写)。

2.在进行成篇习作练习过程中实现整体提高

所谓“成篇练习,整体提高”,就是提高整篇文章的习作练习,达到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目标,使班级所有学生的习作能力与习作水平都得到提升。

2.1 练看练问,收集素材。笔者平时鼓励学生做习作的有心人,亲近自然,每遇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多看看,在观察中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作为训练重点。在观察中,体会观察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在观察中,发现美,感恩自然给予我们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在观察中,巩固了“看”的方法,,磨练了各种感官的能力,自然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由于时空的变化,让人无法感受到整个发展过程,有时只能看到某个片段。

2.2 练诵练记,夯实根基。每个教育者都知道,记忆是学习知识的根基,也是学生习作的根基。记忆越厚实,根基就越厚,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诗也同样揭示了这个道理。因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把习作与背诵优秀课文(也包括优秀作文)结合起来,在背记中,丰富了习作语音;在背记中,学习谋篇布局;在背记中,学到了表达方法。每周安排学生背记1-2篇优秀文章。通过练习,夯实了习作根基,锻炼了各种能力。

2.3 练述练说,从说到写。这里所说的“述”就是复述,它是以教材中故事性强的课外为蓝本,让学生通过记忆之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且更多保留着原文的结构与语言。而“说”却是把生活中的某个故事按一定顺序,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这样的述与说,其实就是变换方式的创作过程,是把课文与生活素材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内化过程,变成习作用“述”“说”的方式表达出来。它是“诵”与“记”的延续,把“诵”与“记”的好处得以落实和巩固。因此笔者每周坚持1-2次的“述”“说”训练,为了让每位学生得到切实的练习。

猜你喜欢
表达方法习作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习作展示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表达感谢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