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区有寺坞岭,知之者不多。吾辈到云峰村踏勘,准备打道回城之际,有长者点拨道:“到了云峰村,不上寺坞岭,亏了!”
旁边乡民听了,七嘴八舌地说道:“岭上风景好,上去了,你就知道!”
于是,我们登山赏景。村后有一条石级小径直通山巅,这是一条碎岩古道,块石构砌,两米见宽,曲折而上。
众人躬身拾级慢步登山,不去不知道,登山者真不少。只见一伙年轻人身着浅绿色运动服,健步行走,不由问道:“顶端有点什么?这么多人上山!”答:“还用问,峰顶有风景啊!”
寺坞岭,高五百二十八米,一路上,古道蜿蜒,莺啼鸟鸣,空气清新,竹樟叠翠,溪水潺潺。行不久,就有点气喘吁吁了,好在道旁有亭歇脚。
大家坐在亭中闲聊,一位路人见了,搭腔道:“别小看了这条山径,此乃是山阴古道起点之一。”原来,久仰大名之“山阴古道”起点就在这里。
早年,由于大江分隔,两岸交通不便,萧山属绍兴府管辖。萧绍官道就叫“山阴古道”,客商渡过钱塘江,就算到了绍兴府地面。
绍兴,古称山阴县,旧诗曰:“山阴道上行,如在画中游。”想到古籍有关山阴古道描述或诗词,不由得细细地观赏起这条道路:块岩砌筑,粗犷坚韧,两旁青竹撑天,石径蜿蜒,人忽有古意绵绵之感。
古道沿岭而行,寺坞岭由云峰山、包帽尖、大爿山三座大山组成,一脉三支,平行对峙,重峦叠嶂。其中,以云峰山的雄鹅鼻最高,海拔六百米左右。雄鹅鼻因酷似天鹅鼻子突出于山顶,故名。
这里是观赏三江口的最佳位置,“三江口”也就是富春江、钱塘江、浦阳江的交叉地。众人极目远眺,只见富春江浩浩荡荡,仿佛自天而降,至渔浦交融;浦阳江横空出世,至此,与富春江合流,转而,进入钱塘江,也就到了钱塘地面。
早年钱塘江海口的咸水至此与富春江、浦阳江下来的淡水交汇,水激浪涌,成为鱼蟹繁衍之地。浏览古籍,众多文人墨客至此留下了踪迹,最出名者,莫过于白居易的名句:“钱塘江天下之险,无出其右,以渔浦为最,故浙东士大夫皆惮于此渡。”早年商客由杭州的定山过江到萧山,转而前往浙东各地。
大江两岸的富阳、萧山、定乡三地均有渔浦的踪迹,萧邑八景之一“渔浦烟光”;对岸的定乡十景亦有“渔浦春潮”,富阳至今仍留下了“渔山”这个地名。
从地理位置上推断,渔浦的具体地点,应当就在今天之“三江口”。据说,万里晴空之日,寺坞山顶能远眺对岸的六和塔。
大江弯曲,奔腾而下,形成一个巨型“之”字,由此,钱塘江又称之江。此处观之,最为清晰。对岸就是定乡(今之江旅游区),以定山而名。山下有古渡,与渔浦渡遥相对应。远古时期,钱塘江水面宽阔,漫无边际,江水一直延伸到定山。
北宋时,定山筑有阅兵台,水师在此操练、百姓登山观潮。每逢端午、重阳佳日,人们在江上赛龙舟,摇旗呐喊,一方名胜也。只是大江水流湍急,暗礁丛生,江中有罗刹石,险象环生。舟行水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触礁,船沉人亡,才有了白居易“浙东士大夫皆惮于此渡”之说。不过,随着岁月流转,沙涨潮退,渔浦早就不复古貌了。
寺坞岭地处渔浦古渡之上,山水秀逸,集富春山水之精华于一体。据说,昔黄公望绘制《富春山居图》时,登山临摹,并以此景作为绘画的一部分。
一位登山者说,寺坞岭上处处有景,春季茶香飘逸,野花遍野;夏季翠绿满山,凉风习习;秋季层林尽染,万紫千红;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山色随季节之变而变,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山麓铜钿湾有清凉寺,今建筑为民国原物重修。2002年又进行一次翻修。整体结构完整,特具萧绍民居风格,溪水穿寺而过,为寺院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感。周边树木葱郁,地域开阔,身临其境,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岭上有二棵古桂树,历经沧桑岁月。据传道光年间,有倪姓人家从义桥迁居至此,在屋前栽种桂树二棵,距今已有220多年了,人称“萧山桂花王”。每到金秋时节,岭脊桂花飘香,山色万紫千红,蔚为一方大观。
岭上最大宝藏还是万亩原生态竹林与茶园,以高山云雾茶与云顶笋尖著称。此地近大江,山高雾浓,幽谷深邃,茶树成年浸润在云雾之中,品质超乎于常。
如今,登岭有两条通道,一是全长七公里的上山公路。从义桥镇北坞村出发,直达山冈,全程仅需十多分钟;还有一条就是所说的古道,全长2500米。驴友出行多从这里上山,一边登山,一边赏景,领略岭上的自然风光,感受历史脉搏的跳动。到了岭脊,品茗赏景,抚今思昔,一个难得的休闲度假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