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极阁观云千年

2019-11-27 02:24依江宁
莫愁 2019年32期
关键词:竺可桢气象台北极

文/依江宁

古观象台前竺可桢铜像

南京市中心有一个高约60米,周长约5.7公里,山体浑圆,状似鸡笼的小山,古名“鸡鸣山”。它北依明城墙、玄武湖,西连鼓楼岗,东连覆舟山,是个闹中取静的所在。山上树木繁茂,小径深幽。当斑斓的阳光穿过枝丫洒下来,总让人觉得如在画中行走。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就建馆在此。该馆是国内第一个气象专业性博物馆,在民国时期的气象研究所旧址上建造,以物为证,以史为脉,以微见著,展现中国丰厚的气象历史文化资源。

古人如何观测云雨?最早的天气预报源于什么时期?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制定的?这一切都可以在博物馆内找到答案。

1600年气象历史凝结于此

据史载,早在南朝刘宋时期,公元421年,就在北极阁建了“司天台”,设专职官员观天象,测风候,提供数据,编制历法。

到了元朝,原址复建观象台,至1341年首次配置了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天文仪器。

明朝洪武年间(1381年),改建为钦天台。到清康熙初年,所剩仪器设备全部运往北京,钦天台废弃。直至1928年,民国政府重新在此兴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也就是气象台。

参观博物馆需要穿过江苏省气象局的办公区,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上行。走进大门后,迎面就是一个蓄水小池,中间平台上矗立着一个高10余米的长杆。猛一看以为是旗杆,但再仔细瞧,长杆下端用洁白无瑕的玉石制成,筒身刻着精致的龙凤花纹,上端则用黑铁铸成,一只鸾凤立于杆顶圆盘上,随风而转。原来这就是800年前出现的鸾凤风向器,人们用它来测量风向。

再向里走,一条小路曲径通幽。旁边山墙上都是浮雕,描绘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前方草坪上伫立着几尊塑像,吕尚、管仲、董仲舒、王充、沈括、李淳风、秦九韶……都是历代的气象学家。

再向前走,一栋还原古观象台的建筑出现在眼前。我国近代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的铜像就立于古观象台前的广场上。竺可桢是北极阁气象台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祖国的气象事业。1974年2月6日清晨,生命垂危的竺可桢支撑着身子坐起来,拧开收音机的旋钮,收听天气预报。接着,他戴上老花眼镜,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1℃,最低-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这是竺可桢留下的最后一篇气象日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没有忘记工作职责,这种精神让人感佩。

古人这样确定季节与节气

古观象台模型

元代赤道日晷

从古观象台塔楼另一侧下去,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半月形院子。这里便是博物馆的室内展厅了。入口处悬挂着匾额,上书“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为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题写。

博物馆分为古代气象、近代气象、现代气象和现代气象科技四个主题展示厅,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以实物、模型、图片、史料、影像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气象重大历史事件、气象仪器沿革、气象机构变迁以及气象科技发展蓝图等内容。

中国古代气象划分为石器时代及传说史时代、夏商西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秦汉时代、三国至明代、清代前期等发展时期,记录了古人在风云变化环境中前行的脚步。

在古观象台遗址模型前,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陶寺观象台的复原样貌。2003年,在山西尧都陶寺祭祀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比英国巨石阵观象台早500多年。

陶寺观象台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比如从第2个狭缝看到日出那天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分、秋分。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朋友,应该对展厅中的日晷不会陌生。它是利用日影位置的变化,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由圭表演变而来。晷面和地球面(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面中心铜制指针与地球自转轴平行。晷面刻有子丑寅卯等十二时辰,针影投射在晷面上所指示的时刻即为当时的太阳时起。

从气象大国走向气象强国

走到近现代气象厅,会发现自民国时起,地方有识之士及海关、航空、学校、农场等系统先后创办测候所,气象工作广泛开展。

1906年,实业家与教育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博物苑建测候室。1917年,他又在南通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人气象台——军山气象台,进行气象观测、预报,出版中英文报表,并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气象台或机关交流,可谓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

现代气象科技展示厅中,有一个装置很特殊,站在它面前,仿佛置身浩瀚宇宙,放眼观赏我们的地球。这是一个位于展厅中央的圆球,被称作SOS(球面科学展示系统)。它实际上是一个大型360度视频播放系统。计算机控制4台高性能投影机,展示系统将画面投射到直径为1.73米的球体屏幕,以供人观看。通过转动这个“地球”,我们可以很直观地观察世界各地的气温、洋流、风、大气等活动的规律和历史数据,简直就是一部包含万千数据的气象字典。

从古到今,一路走过所有展厅,切身感受到中国正在由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迈进,自豪感油然而生。

猜你喜欢
竺可桢气象台北极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萌萌的气象局通知
胡适与竺可桢打赌
关节为何成了“气象台”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竺可桢不论人过
北极飞来毛脚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