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爱熙
【摘要】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传统媒体中本就处于弱势的“三农”媒体,如何在全媒体时代继续保有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影响力?《河南日报》(农村版)从强化内容生产出发,实现报纸影响力的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三农”媒体;内容;影响力
《河南日报》(农村版)是全国第一份面向农村基层发行的党报,多年来,报纸的订阅对象涵盖河南省各级党政机关、涉农机构、企事业单位领导、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它以权威性、可读性、贴近性“连接城乡,服务三农”,被誉为中原“服务三农第一媒体”。
2018年11月15日,在《河南日报》(农村版)创刊55周年之际,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就继续办好《河南日报》(农村版)提出要求,希望以创刊55周年为新起点,“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队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讲好‘三农故事,讲好河南故事,传播正能量,展示新风貌,为在乡村振兴中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国生书记的“要求”使全体农村版人精神振奋,充满信心,决心让这张带着泥土芬芳的党报在全媒体时代牢牢占据舆论高点,不断提高传播力,加强引导力,提高影响力,扩大公信力。
一、围绕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要求,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作为一张面向基层的党报,多年来,《河南日报》(农村版)始终牢记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和党报姓党要求,扛好助力“三农”的时代重任,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三农”重点工作,以党报为立足点,坚持涉农特色,讲好河南“三农”故事。
中央“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从2013年开始,连续7年,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发布后,河南日报农村版都要聘请省委政研室、省委农办的权威人士对文件进行解读,并在重要版面刊出。家庭农场、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等,这些涉农关键词通过专家的解读,使广大基层干群更加深刻理解了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解读一号文件也成为《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这桌大餐上的“招牌菜”。
除请专家解读外,在重大政策宣传中,农村版积极发挥自己的“本报评论员”作用,用言论的力量鼓舞士气。今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发布后,农村版立即组织本报评论员推出了“全面开启河南乡村振兴新征程”系列评论,先后刊发了《凝心聚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振兴 文化为魂》《让乡村有内涵更有颜值》《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等5篇评论,从产业发展、人才凝聚、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乡村振兴的河南实践加油鼓劲。不少“三农”工作者在读了这组评论后表示,评论文章有利于领会十九大作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髓,有利于把中央、省委的相关精神真正读懂、弄通、做实,对协力同心推动河南乡村振兴进程不断取得新辉煌充满了信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目前“三农”工作的重头戏。“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用功改文风”,农村版把持续深化“走转改”与这些重点工作相结合,既锻炼了队伍,也收到了很好的报道效果。
2015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新年上班第一天,由报社领导班子带队,农村版兵分九路,深入全省53个贫困县,报道各地脱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推出“脱贫攻坚战〓中原进行时”專栏,共刊发稿件百余篇。2017年1月3日,由农村版一位副主编带队,4名记者自带被褥,住进了孟津县白鹤镇七里村李淑珍老人家,一周时间里,记者与村民同吃同住,对七里村脱贫进行了深度采访、调查。采写了1.5万字的《邙山驱贫魔 大河招福祉——孟津县白鹤镇七里村脱贫攻坚调查》,用两个整版刊出,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洛阳市引起强烈反响,洛阳市主要领导在全市脱贫攻坚会上要求学习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的这种精神,并复印该文作为学习材料。孟津城事公众号以《女主编自带被褥采写孟津纪事》为题在网上广泛传播。舞阳县是我省率先脱贫的省定贫困县,为更好地激励全省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5月,河南日报农村版派出十几名骨干记者,组成四个采访组走进舞阳,探寻舞阳脱贫攻坚的做法、经验,以整版篇幅刊出。从2015年开始,河南日报农村版就每周拿出一个整版,专门开设了“脱贫攻坚”专版,全面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聚焦全省驻村第一书记,讲述他们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夯实基层党建、精准施策促脱贫的精彩故事,为脱贫攻坚加油助威。
为做到精准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农村版还与涉农厅局联合开设专版、专栏,增强服务的黏性,提高了农村版在涉农厅局中的影响力。目前联合开设的版面有“乡村振兴”“中原农业”“绿色中原”“现代畜牧”“食品安全”“现代烟草农业”等,成为促进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重要舆论阵地。
及时准确传达和解读党的政策,彰显了党报的权威性。而对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冷静不盲从,切实起到了主流党报引领舆论的作用。
2018年“三夏”前,网上出现了“河南小麦遭灾减产”“大面积绝收”“假种子”“犁掉麦苗”等各种传言,对此,农村版以《局部小麦受到晚霜冻害,总体影响不大〓河南小麦丰收有望》为题,刊发了有关夏粮生产的深度报道,予以一一回应,及时发出权威声音,澄清了网上看衰河南小麦生产形势的不实传言。报道刊发后,省内外40多家网站予以转载。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给予表扬。
二、“自下而上”的典型报道凝聚正能量,引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崇尚先进、净化思想
典型人物报道弘扬时代主流价值观,散发真善美的道德光芒,释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是媒体引导舆论和塑造精神的重要传播形式。
全媒体时代,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受到冲击。新华社曾做过一个“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的课题,对典型人物报道的主要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68%的人认为是“都是优点,没有缺点”,61%的人认为是“模式化、概念化”,50%的人认为是“空话、套话多”,39%的人认为是“对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挖掘不够”。
近年来,《河南日报》(农村版)推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报道,燕振昌、张东堂、陈廷江、谢守祯、程相文、郭天财、杜冠华、赵化录、于松昌、叶传林……他们中有基层干部、农民党员,有医疗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这些人物典型在中原大地熠熠生辉,有的还走向全国,成为人人敬慕的时代楷模。
有别于传统典型报道的“自上而下”模式,《河南日报》(农村版)推出的这些人物典型,都是记者在基层发现线索,深入采访、见报后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关注的。农村版驻站记者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素材,通过深入采访,能够真正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通过细节挖掘,塑造的人物真实可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起到了“成风化人”的作用。以燕振昌的报道为例:记者下乡采访时了解到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燕振昌44年来,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这条线索,记者感动的同时,用3天时间,采访了数十位村民,以《用生命践行使命》为题,报道了燕振昌44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的带头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文章刊发当日,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就作出批示,说“这样的好典型应大力宣传”。之后许昌市委、河南省委做出向燕振昌同志学习的决定。燕振昌后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对“平民医师”谢守祯、渑池县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堂、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等的报道,可以说都是农村版首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后被省领导和有关部门所关注。
对这些人物典型的报道不是一报了事,而是开辟专栏,继续跟进,让典型扎根读者心中,在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谢守祯是郏县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几十年扎根基层为百姓看病,记者丁需学“跟踪”坐诊数日,用大量生动的故事和感人的细节塑造了一个“平民医师”形象。报道刊出后,农村版又开辟了“学习谢守祯〓扎根基层为百姓”专栏,并联合多家媒体举办“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随后,省直和中央媒体大规模报道,谢守祯事迹在全国反响热烈。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河南日报》(农村版)独家推出的基层典型人物有十多个。这些典型真实可靠,可亲可敬。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先进典型,彰显了党在基层的号召力,也让农村版在读者中赢得了更多的信任。
记者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一个群体进入了记者的视线,那就是“新乡贤”。新乡贤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纽带,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友善”“真诚”“敬业”“爱国”等传统美德,新乡贤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引领者以及乡村振兴的新动能。2017年8月,河南日报农村版派出精干记者深入全省农村,以记者近距离感悟的手法,立体化、全方位地报道河南新乡贤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助推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事迹。报道以“大中原新乡贤”为栏题,共刊发30篇文章,每篇字数4000字左右。河南省委宣传部的《新闻阅评》称赞农村版在深入实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牢记己任,宣扬河南新乡贤参与新农村建设、振兴河南乡村的实践,对持续加快推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为农民说话,帮农民解忧。农民有所求,党报有所应,实实在在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服务“三农”的报纸,《河南日报》(农村版)始终把维护农民利益当成自己的责任。对农村低保、宅基地确权、种粮补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村老龄补贴、农村残疾人补贴、农村五保供养等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报纸辟出专门版面,做到有问必答,让群众读了报就能成为“明白人”。
《河南日报》(农村版)有个被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的《帮忙》栏目,栏目专设了帮忙热线。农民不管是遇到“三农”政策、生产技术等问题需要咨询,还是有法律求助、生活困难、邻里纠纷等急需帮助,或者有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各类问题需要反映,栏目都及时回复、解答;解决不了的就转发给相关部门,寻求尽快解决。这个帮忙平台,免费给农民刊发过几千条信息,卖过洋葱、柿饼、贡梨,卖过小麦良种、黑猪肉、绿化树苗;为“丢了户口”的马国上过户口,给农民工讨要过工资……
而对于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农村版则高擎舆论监督的大旗,毫不含糊。2015年6月12日、15日、30日,农村版分别以《“教授”授课享会员价〓郏县数百农户被忽悠买“三无”化肥》《“牛兴牌壮田肥”涉嫌夸大宣传和欺诈》为题,对“忽悠团”借郏县县委党校举办培训班,忽悠农民购买假化肥致农作物枯死一事进行连续追踪报道。引起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关注,之后,时任河南省长谢伏瞻作出批示,要求对报道的问题“认真检查,严肃处理,决不能坑农害农。”最终,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农民未用化肥全额退款,市县两级纪委启动问责程序。
2016年麦播期间,一则冒充河南省农业厅“紧急通知指导小麦备播”的消息在网上广泛传播,农村版的记者看到后,凭自己的农业常识判定其为谣言,便迅速联系了小麦栽培专家郭天财,及时推出了辟谣文章,阻止了农资圈某些无良商人这起所谓的成功“策划”,提醒农业主管部门及时发布了官方的麦播技术意见,拨乱反正,获得普遍赞许。
除在生产生活上为农民解忧帮忙外,《河南日报》(农村版)还十分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引导农民正确处理身边的事情。
四、媒体融合打造影响力
“中原三农网”是《河南日报》(农村版)的官方网站,它和“河南日报农村版”“豫民帮忙”“农资快递”三个官方微信,组成了农村版新媒体矩阵,促进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较好地实现了纸媒和新媒体的相互补充。良好的媒体互融,使农村版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彰显。
“豫民帮忙”栏目通过微信平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2018年7月10日下午4点左右,帮忙热线接到洛宁县河底乡下营村瓜农黄湛江打来的求助电话,焦急的黄湛江告诉记者,他和老伴拉了1000公斤西瓜到洛阳卖,正好赶上下雨,卖了4天都没卖完。1个小时后,栏目微信公众号打破常规,单独推送了《卖瓜遭逢连日阴雨,愁坏洛宁瓜农》一文,帮黄湛江卖瓜。仅仅过去1个多小时,好消息便从洛阳传来,一家爱心企业打电话给黄湛江,要把他没卖完的瓜全部买走。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帮忙栏目就通过报纸和微信平台为农民解决卖难买难80多起。
2017年4月,《河南日报》(农村版)在一版头题刊发了《干实——追记新蔡县余店镇二宋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赵超文》,通过“中原三农网”、农村版官方微信等推送后,新华网、中国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相继转载,浏览量达到了10万+以上,河南省委组织部追授赵超文为“优秀第一书记”,在全省开展学习赵超文的活动。农村版建立的全省“第一书记”微信群,与报纸上开办的“第一书记微信微语”专栏同频共振,实现了二次甚至多次传播,受到河南省委宣传部专题阅评表扬。
[作者为《河南日报》(农村版)常务副主编]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