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丽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大学生党员无疑是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朋辈榜样,他们的先进性和榜样效应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对党的认同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党员榜样效应的发挥,是衡量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也是发挥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形式。为了准确把握青年学生党员榜样引领作用的真实现状,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从大学生党员榜样效应发生和接受两个不同角度对西华师范大学学生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影响大学生党员榜样效应的相关因素。
榜样一词在我国古典典籍中记载不多,单独使用最早出自宋代诗人张镃的《桂隐纪咏.俯镜亭》。从词源来看,《说文解字》认为:“榜,所以辅弓弩”,是一种矫正弓弩的工具。榜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榜样这一价值载体的人格形象,激励和引导学习者自我内化榜样精神品质,生成自我道德人格和创新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活动[1]。榜样教育既是古而有之的传统教育方法,又是极具时代价值的有效教育手段。在西方没有榜样教育的概念,但班杜拉观察学习与榜样教育内容相似,“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又称替代学习”[2]。
朋辈一词最先来源于西方心理咨询服务领域,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矫正青少年在酗酒、吸毒、性滥交等方面出现的行为偏差,在心理咨询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表现优秀的学生培养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朋辈概念引入我国后,从卫生服务领域进一步延伸到教育领域,称为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和年龄的群体,在一起分享知识、观念或行为技能,从而实现特定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相应地,朋辈榜样是指在年龄相仿、地位相近,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比较相同的非正式群体中被效仿或被学习的楷模。
在文化价值多元、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大学生个性日益彰显、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朋辈榜样教育因其直观、形象、人性化的特点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
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是青年的主要群体,党员又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离不开大学生党员的榜样引领作用。而大学生之间因年龄、经历和环境的相同而建立起来的朋辈关系,则为大学生党员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提供了平台。基于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集群化与圈层化特征,立足朋辈关系视角探讨大学生党员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基本途径,对于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榜样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朋辈群体)。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党员的榜样效应发挥状况,本次调查从教育双方的角度分别进行,主要采用抽样问卷和定向问卷调查的方式,抽样问卷是向学生随机发放问卷,侧重于他们如何评价身边的大学生党员以及对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收回电子问卷381份。定向问卷是针对53名大学生党员进行问卷调查,侧重于对党员榜样的自我认定。其中随机调查问卷样本情况如下:
表1 问卷样本分布情况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优秀典型人物的示范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相应行为,需要四个重要过程,即: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强化过程[3]。让人们注意榜样,为榜样所吸引是榜样教育的首要环节。所谓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聚集和指向。学生党员是否被身边学生注意是榜样效应发挥的第一步。381份问卷调查反应,69.03%的学生肯定表示身边有学生党员,21.78%的学生表示没有,仅有9.19%的学生表示没有关注过,显示出我们的学生党员绝大多数都能被同学们注意。这一调查结果也进一步反应出学生群体对党员的注意度较高,学生党员更应该树立好个人形象。对于学生党员榜样效应作用的重要性,49.34%的学生认为很重要,34.65%的学生认为重要,14.17%的学生认为一般,1.84%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党员的榜样效应对影响和激励其他学生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榜样教育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途径等因素,而且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后者对榜样教育的效果起决定作用,学生党员能否被普通学生认同是榜样效用作用的重要环节。调查发现,24.67%的学生认同党员的思想觉悟要比普通学生高很多,47.24%的学生认为仅高一些,20.73%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差别,7.35%的学生认为有些党员还不如普通学生。说明在普通学生心目中,部分党员得到了群众认同,但是现实表现离群众期待也还有一定差距。而且,一部分党员学生先锋作用发挥一般,甚至根本没有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得到群众认同,还需要努力提升。
在对学生党员是否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的问题上,调查结果比较如下:
表2 对党员榜样引领现状的评价——基于381份调查问卷
表3 学生党员对身边学生引领作用的自我评价——53份问卷调查结果
从两份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党员的自我认同略高于同学们对党员的认同。
在榜样效应发挥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上,我们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表4 “身边大学生党员榜样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基于381份普通学生调查
表5 学生党员认为的榜样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基于53份党员调查
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群众看重党员在学业和服务奉献上的榜样引领,而学生党员更看重党员在服务奉献和理想信念上的榜样引领作用,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我们将来党员培养教育的重点关注地方。
在“认为身边党员最缺乏的能力”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号召力和感染力。在学生党员榜样引领作用弱化的原因方面,70.6%的学生选择了“党员身份意识不强,自我要求不高”。对于自己的党员身份, 53份党员问卷中,94.23%的学生是“一直认同”,7.69%的学生认为是“偶尔认同”。调查还发现,98.8%的学生都会因为自己是党员而更加注重在同学们之间的影响。这说明学生党员在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党员身份,党员身份在行动上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同时党员学生又是广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对于党员榜样效应的发挥提供了较强的内在动力和客观条件。
所谓榜样效应,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在影响和激励人们所产生的效果,这也是观察学习的最终指向,“榜样的真正威力、魅力在于人们效仿榜样之后的‘收益’”[4]。
在381名被调查对象中,有76.64%的学生有非常强的入党意愿,87.4%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大学生党员对自己的入党意愿有激励作用。85.8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入党后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同学们的榜样,同时85.8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党员对校园风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的正面引领作用。48.08%的党员学生自己选择入党是受身边学生党员的积极影响。
从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和意愿上对普通学生发挥了较好的榜样引领作用,说明我校学生党员普遍想政治觉悟高、社会责任意识强,群众认可度高,从侧面肯定了我校党员教育培养的结果。
大学生榜样教育机制由榜样的选树机制、传播机制、认同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五个子系统所组成,传播力直接影响到榜样效应的发挥效果。
在党员榜样的传播方面,59.62%的党员认为会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38.46%的学生认为会学习但不会宣传。对于当自己作为优秀学生进行宣传时,是否会有意强调自己的党员身份,36.54%的学生认为经常强调,44.23%的学生认为有时会提及,15.38%的学生很少会强调,3.85%的学生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向别人提及过自己的党员身份。对于学校对优秀大学生党员事迹的宣传力度方面,40.38%的学生认为宣传力度不够。对于宣传方式,69.23%的党员更赞同新媒体传播,23.08%的同学认为更喜欢面对面的宣讲、交流等方式。
大学生党员榜样效用作用主要基于大学生党员自身综合素质上,特别是大学生党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调查中,群众对大学生党员整体认可度高,但也还存在不足,譬如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导致入党前后表现迥异;一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明显;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缺失,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提醒,党员榜样效应难以发挥。要有效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必须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
一是要创新党建工作的育人思路。紧密结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十九大报告精神,把学生党员的培养作为青年群体成长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把优秀的、在学生中有较大正面影响力的大学生培养成党员,使党员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效仿的榜样。
二是创新党建内容和形式。当前很多基层党组织还或多或少地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现象,导致个别党员发展后听之任之,严重影响党的形象。我们应加大对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开展紧密贴合青年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同时注重引导教育后的反思和情感表达,增强教育内化效果;在大学生党员中开展学期或年度测评,收集群众测评意见,对群众认可度较低的党员及时予以谈话提醒,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唯有增强大学生党员自身综合素质,得到群众认可和接纳,才能成为群众信服、效仿的榜样,大学生党员的榜样效应才能成为青年学生群体的常态化现象。
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是指高校学生党员对自身角色身份与地位、角色规范与行为、角色权利与义务及其角色扮演与表现的认知、理解与体验[5]。角色意识既可以表现为稳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也可以表现为学生党员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生成和培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当作为优秀学生宣传时通常情况下会习惯性地告知自己的班级和专业,很少提及自己的党员身份;学生群众比较关注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上的引领,说明很多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有待增强。
在党员培养教育过程中,要让大学生党员清楚个人的社会角色:大学生和党员。作为大学生党员,在服务奉献、踏实工作的同时,志存高远、勤奋学习、成效显著,能责无旁贷在学风建设上起好引领作用。把党员角色融入个人生命意识,把自信自豪向世人宣称自己的党员身份作为一种习惯,在以此警醒个人言行的同时,也是向群众树立起一面旗帜。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思想内容,而且取决于其传播能力。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6]学生党员影响力亦是如此。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对大学生党员的宣传力度不够。
要发挥好大学生党员榜样的示范、激励、引导等作用,就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来广泛宣传榜样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榜样学习环境。榜样传播主要包括传播平台的构建和学生党员榜样的宣传推广。高校校内常见的传播平台,除了以校报、广播站、学校官方微博等主要媒体之外,近年很多学生组织、职能部门都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说当前传播平台无论是种类还是内容都比较丰富,这为榜样传播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精心组织策划,在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七一建党日等重要时节,积极推动大学生党员的宣传推广,宣传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让更多的学生不仅感受到身边党员的先进性,引起更多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