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数学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它注重学生的实践,着眼于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和创新性于一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发挥特长,同时可对课堂教学加以补充或深化,能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增强数学学习的活力。依托课外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实践研究表明:教学基础越好、教学质量越高的学校,一般说来,那里的数学活动开展得也很好,反过来,生动而又丰富的数学活动又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项活动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综合与实践”板块都作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在平时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结合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章节的学习内容,并把课本中没有的或者是不能够很好操作落实的学习内容放在课外,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在数学课外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丰富,分布合理与教材整体编排相融洽。其中第一学段(1-3年级)有:第一册的《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第二册的《小小商店》、《假日小队》,第三册的《量一量》、《算24点》,第四册的《测定方向》、《你能跳多远》,第五册的《农村新貌》、《周末一天的安排》,第六册的《美丽的花边》、《奇妙的剪纸》。对于这一学段《数学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学段(4-6年级)有:第七册的《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第八册的《我们去春游》、《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第九册的《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第十册的《球的反弹高度》、《画出美丽的图案》,第十一册的《大树有多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第十二册的《面积的变化》、《实际测量》。对于这一学段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也相应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我们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育教学活动,而教育教学活动更离不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引,如何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科学有效的进行课外“综合与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去进一步去实践研究。
为充分挖掘数学文化的底蕴,体现数学文化的魅力,发挥数学文化在培养人精神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立足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尤其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品格和数学素养的形成,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做数学”的时空,同时全面提升我校数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盐城市第一小学每学年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数学节”活动。“数学节”活动充分挖掘数学文化的底蕴,体现数学文化的魅力,发挥数学文化在培养人精神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立足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尤其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品格和数学素养的形成,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做数学”的时空,同时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已作为新课程中的一个板块进入我们的数学学习生活。数学是文与理的沟通,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数学像体操,让我们思维敏捷;数学是空间,让我们想象丰富;数学是图形,告诉我们形是数的化身,数是形的灵魂;数学是游戏,二十四点,魔方,让我们感受着它的无穷奥妙;数学是知识海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数学节”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地了解数学的舞台,我们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数学(数学家)故事演讲比赛、自编数学文化小报展评、数学谜语竞猜、数学游戏(七巧板比拼、24点擂台赛、玩转魔方)、读报用报活动、数学文化活动节周记评比、“数学之星”公开赛、“小小神算手”争标赛、图文展览、数学模型、学具制作比赛、数学讲座等等。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准备一些有趣的、有一定难度的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后,我布置学生去查找“π”是由谁研究出来的,你对此有何想法?通过查找阅读同学们第二天都抢着来告诉我它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项伟大的成就比国外数学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这样的阅读在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课外阅读还提倡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在研究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例如,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后,让学生课后阅读“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积怎么变化”的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把思考延伸到课外。
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