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俏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甜水学校 辽宁 盘山 124100)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有认识方面的信息的传递,也有情感上的相互交流。情感因素存在具有一定的确定性。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都伴随着情感现象的存在。教学中教师有情感,学生也有情感。那么,教师要扮演调控者的角色,调控学生的情感,要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注意情感的运用,达到以情促知、以情优教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精心设置好课堂情境,精心设计好教案,运用自己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语文教师要发挥出个人的优势,贴近学生生活,感受学生的心理活动,现身说法讲述个人经历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方法。比如,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教师自身经历的学习上的故事,也可以讲几个有趣的故事来启发他们。他们被老师积极的情感、有趣的方式吸引了,自然会激发起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极大的兴趣。那么,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堂上,教师快乐、饱满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指出: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如同一位表演者,在讲解时可以运用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甚至是与学生互动表演情境。教师的积极情绪能够带动学生也充分参与到互动中来。事实证明,在语文课堂上,有更多互动更多表演朗诵环节的课程,更能让学生加深记忆。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的热情、积极的状态,带动了学生,他们似乎更加喜欢有表演情境的课堂。另外,教师注意自身的师德和品质修养,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状态。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的表情会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问题。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我的经验》中写到:“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为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的这个过程,是应该充满激情的,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分析问题时的绘声绘色,评价学生时脸部表情、手势、目光的配合都要适度。
在语文课堂上,大部分老师都会遇到学生愿回答问题的情况。一个课堂上,如果学生有兴趣就会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在现在的课堂,我们可以广泛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讲《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让学生观看录相带,体会当时的真实;讲解文言课文《愚公移山》,运用各种图片和典故来吸引同学们的目光:讲《三峡》,让学生看看记录片,了解三峡水流的急和险。人的情感会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这样以来,学生有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也就会提高。
如果学生对教材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好。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显性和隐性的差别,如何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教学中,我尝试着挖掘教材,比如《美丽的颜色》,我谈到居里夫人,谈到了诺贝尔奖;讲到晏殊的《浣溪沙》时,我给同学们听纯音乐带领大家走进意境;上文言文,我注重给学生分析人物的描写等等,效果都不错。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是非常好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回答问题是因为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成功,怕出错被同学们笑话。其实,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也是让他们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我在课堂上,凭我的观察和学生的表现,我鼓励不太说话的学生认真地读课文,然后加以表扬;点比较内向的学生回答讨论的题目,并加以肯定性的评价;激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继续探索,加以赞许的表扬,效果都很明显。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学生适当地给以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学生都比较积极,也很乐意。因此,积极性评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总之,以上只是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一个小小的尝试和探索的总结,里面的方法可能在平时大家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但如何让情感因素的作用发挥得更好,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来探索。总之,合理运用情感因素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会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