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滨湖中学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创新能力是对人们通过对某一现象或事物进行基础调查和深入分析后,然后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寻找到较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初中生往后走向社会具有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我们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而言,需要具有创新型人才,人才与科学技术发展也是联系紧密的,当前人才素质的高低实质是由他们本身的能力差异决定的。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中再三强调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对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行开发,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过程。老师的课堂教学是对初中生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学会首先从整体性原则着手,同时整合各种教学策略,创新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将创新意识贯穿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掌握知识和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及调动各种因素,把大自然的各种富有生机的事物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这样便能达到提高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本充分利用起来,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的思考题、小资料等,或者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和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设计出一些与生物有关的实验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结合板书创新和训练创新等方式来激发初中生求知欲,帮助他们提高创新能力。许多教学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和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关绿色开花植物六种器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株具有六种器官的绿色盆景,在上课时带到教室,当学生看到长有果实的绿色盆景时,他们的学习兴趣立即就被调动起来,这时候教师可以让他们仔细观察盆景,他们这时候都会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根据所学课本知识来思考这株盆景是由哪些部分构成?这样学生们便能够快速认识并掌握了有关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的生物知识。正是由于初中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和多变,这在一定程度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下,老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多采取满堂灌,一味给学生进行灌输,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为适应新课标改革,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广泛联系实际生活和所教的生物知识,让学生带着对生物知识的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如教师在“蜜蜂”这节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提问:“蜂王在产卵时会产出未受精的卵,这些未受精的卵为什么能够发育成雄蜂呢?蜂王与雄蜂交尾不久后为何雄蜂便会死亡呢?”又如,教师在讲述线形动物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何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不会被人体的消化液消化掉呢?蛔虫的体表与其他的动物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可以结合小组讨论来解决他们的疑问,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自身的探索精神。学生课堂学学习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苍蝇喜欢往肮脏的地方钻,但它为什么不生病?”当学生产生类似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猜想和提问,也要鼓励学生去想象、去阐述、去实践,从而营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可以组织一些具有逻辑的想象活动,帮助学生勇敢进行想象,让学生能够大胆想象,从而帮助她们打破对现有知识的局限,开启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物的学习。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初中生物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