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攻“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2019-11-26 17:41:42李艳荣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拼音课外

李艳荣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沉湖镇李花小学,湖北 孝感 431608)

新课标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只依赖于教材是无法完成的,教师要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得的知识与技巧正确、灵活地运用到课外的学习中,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外结合的学习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要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很难将课内外结合落到实处,部分教师则会认为课外阅读会占用学生复习的时间,会影响他们按时完成作业的效率,而且小学生都比较喜欢阅读一些故事类型的文章,很少阅读其他领域的内容,教师无法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很少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基于课内外阅读的这些现状,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意识到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同样重要,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教材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而拼音是他们开始自主阅读的基础,教材中的课文是注音式的,当学生学好了拼音部分的知识后,便可以借助拼音来自行阅读,因此教师要做好拼音教学的工作,使学生能熟练地借助拼音阅读课文,适当地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怎么都快乐》教学中,这篇课文结构简单,重复句式比较多,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正确阅读课文以及文中的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纠正他们不规范的发音,使学生能把句子读通顺,之后再进行生字词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和后鼻音,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得”,强调在本文中读dei(三声),教师要对学生充满耐心,打好学生阅读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好阅读的前提。课文讲解结束后,再让学生阅读其他简短的内容,同样是借助拼音来自主阅读,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拼读能力,还能扩展学生的阅读领域。

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堂是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巧的主要场所,可以说课内是课外的基础,课外是课内的扩展,两者是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授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比如《明天要远足》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示他们注意阅读时语气的变化,带入一些个人情感,再结合插图,使学生感受到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童诗,教师可通过示范、跟读、开火车读等形式使学生掌握这篇文章的读法,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如果明天远足,今天都会想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理解这篇诗歌的内容。课程结束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提前搜集好的诗歌,让学生借助课内学习的方法,尝试着自主阅读诗歌,并讲讲自己的理解,使他们能善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更多的内容,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可以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善学生以往单一的阅读模式,让学生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开设朗读比赛、进行情景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指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寓言、诗歌、故事等,譬如在学习了《静夜思》等古诗后,教师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不同的诗歌,这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在学生之中掀起一股读诗之风,促使他们加入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如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等故事后,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开展讲故事的活动,对所有能完整地讲述一则故事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阅读的信心,从而进行课内外的有效衔接。

总之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拼音课外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语文天地(2015年8期)2015-08-15 00:51:24
快乐拼音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转动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