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泉 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
高校体育教育在现代体育教育发展推动下,已经被赋予新内涵,在高校体育学科不是传统的基础学科,已经转变成可以引领学生走向终身教育目标的学科,高等体育改革需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体育创新相关的教学研究,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促进高校培养现代化综合人才,高校体育教师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探讨体育教学理念、改革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就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专业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授课方式,社会在进步发展,对高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及积极性,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处于被动地位就会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就业中很难具有一定竞争力[1]。
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学新目标,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了解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教学目标需要有差异,很多高校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仅关注学生成绩,忽视实践教学重要作用,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导致学生就业困难重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缺少课程与就业的衔接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就业需求不符,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就业时不被社会接纳。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体育教师为满足教育改革需要,改革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同时教育手段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在教学活动中,课程设置是基础,教师需要实现教学的多元化与个性化,保证教学的客观性,这样才可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一方面在课程中需要融入学生的心理特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高校需要以专题形式呈现给不同专业的学生,高校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地域的不同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教学,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的专题体育课程,一方面提高身体素质,另外一方面还可以锻炼意志[2]。
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延伸为课外体育,开展课外体育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体育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为学生创造时间、体育器材、运动场地方面的条件,加强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活动,还可以开展体育知识竞赛活动以及体育兴趣活动等,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这样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可以热爱运动,坚持终身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高校教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创新教育模式,一方面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还需要保证教学具有个性化特征,需要摆脱传统高校体育教学观念束缚,需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教育模式的改革,一方面培养学生专业体育知识,另外需要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体育教师可以整合社会事业标准与体育教学,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3]。体育教师需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分析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学生做针对性培养。
传统体育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做课前活动、教师培训动作训练、学生自由活动是主要的课程构架,课程内容单一,学生会感到枯燥,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需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环境教学,为学生设置职位,让学生去思考这个职位需要具备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就业中可以做充足准备[4]。
近些年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执行体育课程标准有积极作用,使高校有效落实了体育教育,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是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教学的有效措施,为了实现体育教学与学生就业相融合,高校体育教师需要认识到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