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伟
竞技篮球运动是一项同场对抗的以投篮得分决定比赛胜负的技能类项目。投篮技术是运动员比赛的核心技术[1]。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已经涌现出更多高级的、更符合实战的投篮技术,例如贴身挤靠投篮、跳起空中换手或变位投篮、行进间变向投篮等等,而运动员良好的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种高难度投篮的重要保障。平衡能力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2],由于投篮技术都是在激烈对抗和快速移动中完成,因此运动员投篮时的平衡能力主要是动态平衡能力,即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自动调整身体姿势,保持投篮的协调与稳定。
当运动员投篮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后,运动员的身体就处于失衡状态。身体失衡并不意味着投篮的结束,运动员要主动创造条件,根据身体失衡造成的时空改变,重新获得新的投篮途径。例如行进间投篮时身体受到强烈干扰后的各种空中上篮动作以及原地跳起投篮被犯规后的二次投篮等等。失衡状态下的投篮是投篮难度的最高境界,也是进攻的最后一道防线[3]。对失衡状态下投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提供理论参考。
在篮球投篮技术中,运动员在比赛各种复杂条件下,为了达到投篮技术的效果和目的,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自主变换身体姿势或体位,结合其它技术动作组合,及时调整重心、惯性,使投篮时表现出一种相对协调稳定的动态的身体平衡,我们称为投篮的动态平衡系统。由于个体差异,每个运动员都拥有包含不同投篮技术类型的动态平衡系统。优秀篮球运动员投篮动态平衡系统除涵盖基础性投篮技术以外,还包括一些特长技术,例如后仰跳起投篮技术、后撤步投篮技术等等,而普通水平篮球运动员所包含的内容则相对比较单一。
从生理学角度看,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感觉信息的输入(前庭感觉、视觉和本体感觉)、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分析和肌肉收缩参与平衡调整[4]。动态姿势平衡涉及到感受器的敏感性、感受信息传入通路、中枢的整合和神经-骨豁肌传出通路等部分的综合性能[5]。篮球运动员在做各种投篮方式过程中,首先通过感觉信息的输入,感受人体在空间的体位变化,感知身体各部位空间的位置、姿势以及运动,形成平衡感觉,然后通过传入通路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反馈到身体各部分肌肉,在满足一定的力学条件和借助于外部的力学作用的情况下肌肉收缩,通过身体的补偿性动作或者恢复动作[6],利用人体重心位置和环节空间姿势来调节身体平衡,从而保持投篮时的动态平衡稳定。特别是在行进间投篮过程中,运动员身体重心不断起伏,姿势不断变化,通过调整使身体平衡始终处于“稳定—不稳定—再稳定”的相对稳定变化中。保持动态平衡能力是运动员自动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一种内在能力,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投篮技术的动态平衡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自主性、多变性、独特性和可塑性等特点;而影响投篮技术动态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的投篮基本功、投篮动力定型、相关肌肉的力量素质、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对身体移动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训练因素等等。
在篮球比赛中,由于对抗的激烈性、频繁的身体接触等,运动员投篮的动态平衡系统很容易被破坏。破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动破坏方式,它主要由对手的防守意识和行动造成进攻队员投篮平衡系统的破坏,当防守队员积极防守或者进行身体碰撞的情况下,进攻队员的身体重心和体姿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投篮的准确性和效率。被动破坏方式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防守队员犯规后引起的投篮平衡破坏,另一种是防守队员与进攻队员有身体接触但没犯规,甚至没有身体接触,只是在比赛过程中判断出进攻队员的投篮路线与意图,使进攻队员投篮受到干扰,破坏了其动态平衡系统。
另外一种破坏运动员投篮动态平衡系统的方式是主动破坏方式。在行进间投篮过程中,进攻队员根据篮球规则,判断防守队员所处的位置和身体移动趋势,主动发力去寻找身体接触,从而获得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争取在防守队员犯规的同时,创造“2+1”的机会;而在原地投篮和各种跳起组合投篮过程中,进攻队员可利用一些动作技巧,利用防守队员防守位置、失去重心等漏洞,在规则的允许下主动创造身体接触,做出投篮动作,获得罚球的机会。例如:当进攻队员看到防守队员手臂前伸侵犯自己圆柱体时,可快速主动接触其手臂做出投篮动作,主动破坏身体平衡,制造犯规。
此外,由于进攻队员自身原因而导致的意外情况出现,也会使投篮的动态平衡系统受到破坏,降低其投篮效率。
人体不仅可以保持平衡,且在平衡遭到破坏时,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通过视觉和本体感觉,靠肌肉的收缩创造平衡的条件,能够达到维持和恢复平衡的目的[7]。维持身体动态平衡需要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对本体感觉、前庭和视觉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对运动效应器的有效控制,表现为机体在运动或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和调整,以维持身体的动态平衡[4]。无论是行进间投篮、原地投篮或者各种组合跳起投篮,当进攻队员的投篮动态平衡系统被破坏时,身体内部反射性地调节支撑腿及腰、背、髋周围肌肉收缩的强度及周边韧带的紧张度等,运用腰部的弯、转、侧、移、挺、收等动作来调整和控制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或重新建立新平衡[3]。运动生理学认为,头部位置发生改变,躯体肌肉的紧张性就会改变[8],因此当篮球运动员投篮动态平衡系统被破坏时,合理地控制好头部位置和移动是重新创造良好平衡的先导。即使无法完全恢复投篮时的身体平衡,也可以通过一些补偿性动作来达到身体部位的局部平衡,完成投篮动作。
当运动员的投篮动态平衡系统遇到被动破坏时,由于破坏比较突然,进攻队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反应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在失去平衡后主动恢复身体平衡,或者是局部平衡,完成投篮动作,例如进攻队员在投篮过程中躯干受到侵犯而被犯规后,虽然身体平衡被破坏,但还可运用手臂手腕的力量把球送进篮筐。在行进间投篮过程中,当防守队员提前预判到进攻队员的投篮路线,站在进攻队员行进路线中,意图制造进攻犯规时,进攻队员脚步变化来调整重心,避免身体接触,提高投篮完成的有效性;在主动破坏投篮平衡系统中,进攻队员要提前预判防守者的位置、位移等,主动创造身体接触,争取理想投篮时机和空间位置,按照提前预设的投篮路线完成投篮动作,获得投篮主动。例如在跳起投篮过程中,当进攻队员运用投篮假动作使防守队员跳起失去重心时,进攻队员要判断防守者的身体移动轨迹,利用规则主动创造身体接触,而后往相反的方向用力,调整重心,头部、上肢和躯干协调配合,做出投篮动作,创造“2+1”的机会。影响进攻队员投篮动态平衡系统恢复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的生理功能、投篮动态平衡系统的稳定性、运动员对比赛中时空的把握、运动员的躯干力量和空中控制能力、失衡后投篮训练因素等等。
4.1 增强运动员投篮动态平衡系统的稳定性
动作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员完成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程度[8]。运动员投篮动态平衡系统的稳定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稳定的投篮动作,各关节、肌肉、韧带协调用力,身体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通过加强篮球运动员的平衡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提高投篮技能的水平,在投篮过程中调整身体晃动的幅度会逐渐减少,而缺少稳定性训练的运动员在遇到复杂防守时调整身体平衡的动作会比较突出,从而降低了投篮的准确度和效率。例如优秀运动员所掌握的“绝招”投篮技术则可以看作是投篮动态平衡系统稳定性的有效体现。研究表明,良好的滞空能力能使运动员的空中适应、变化大大增加,能使身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面保证了投篮出手的稳定和准确,提高投篮命中率[9]。三维椭圆运动训练与悬吊训练都可以通过改变核心稳定性来改变人体的平衡能力[10]。而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同的效果[11]。
4.2 加强运动员失衡状态下的投篮意识和训练
由于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投篮动态平衡系统破坏的客观性,在训练过程中要首先培养运动员失衡状态下投篮的意识,树立对抗的信心,增强运动员身体失衡后投篮的心理稳定性,形成正确的应对意识,提高投篮的连续性;其次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投篮方式失去平衡后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行进间投篮训练中要根据进攻队员的路线增加身体冲撞、挤压等练习,使进攻队员在身体失去平衡后能够迅速调整身体姿势,特别是运用手臂、手腕的协调用力做出投篮动作。原地或各种跳起投篮可运用空中对抗练习(顶、拨、挤、贴的练习)提高进攻队员跳起时身体平衡破坏后的投篮动作稳定性和质量。通过加强运动员失衡状态下的投篮意识和训练使进攻队员在比赛中能够达到自动化处理状态,提升投篮技术在比赛中的效率。
4.3 提高运动员对时空的认知与控制能力
篮球比赛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对比赛的影响通过运动员对时空的感觉体现出来[12]。比赛中投篮技术运用的过程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运动形态。运动员投篮时的时间因素是指利用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在对抗中获得良好的投篮时机;空间因素是指根据投篮时的各种距离、角度、方位等的动态特征来获得空间位置完成投篮动作。时间和空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而认知(感知觉、记忆、注意与集中、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对时空的认知过程影响着运动员完成投篮时对时空控制的质量[3]。时空控制能力是利用投篮后所获得的时空信息所做出的行为效率,包括对投篮时机的把控、更多的空中停留时间、空中动作伸展的程度等等。运动员在完成投篮过程中,当身体平衡被破坏后,要利用比赛中的时间和空间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完成投篮动作。加强运动员的时空认知水平和时空控制能力是完成失衡状态下投篮的关键因素,在训练时要给予科学、系统的综合训练。
4.4 重点提高躯干支柱力量
现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揭示,身体姿态的控制和动作质量的表现以躯干支柱力量为基础。而从躯干支柱力量在动力链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来看,人体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是从躯干支柱产生的,并通过躯干传递和分配到四肢。躯干支柱的具体部位包括双肩、躯干和髋部[13]。躯干支柱力量可以看作是运动员投篮时的平衡仪,它强调躯干、肩部和髋部的整体发力,强调躯干对四肢的有效控制,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在投篮动态平衡系统中,躯干支柱力量能够对所受的干扰进行身体姿势上的调整和控制,保持身体平衡,完成投篮动作,例如行进间投篮时的空中躲闪动作等。而当投篮动态平衡被打破后,强大的身体躯干力量和空中控制能力能使运动员迅速准确地做出补偿性动作来使身体重新保持相对平衡,完成投篮动作。研究表明,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在非稳定训练状态下的效果优于稳定训练状态[13]。发展躯干支柱力量能够明显提高运动员投篮时的动态平衡系统的稳定性,使运动员建立良好的投篮动力定型,增强运动员投篮时对身体的控制,有效提高运动员失衡状态下的投篮效率。
5.1 篮球运动员的各种投篮技术是一种动态平衡系统,不同运动员具有不同投篮技术类型的动态平衡系统。
5.2 篮球运动员投篮技术动态平衡系统的破坏主要有两种方式,被动破坏方式和主动破坏方式。当动态平衡被破坏后,运动员可以通过自身调整积极应对,完成投篮动作。
5.3 针对失衡状态下投篮的特点,要重点增强运动员投篮动态平衡系统的稳定性,加强运动员失衡状态下的投篮意识和训练,提高运动员对时空的认知与控制能力和重视躯干支柱力量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