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柠
随着体育产业文化的迅猛发展,体育新闻也逐步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文体信息的重要渠道。从二十世纪末开始,中国的各类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体育新闻作为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各类媒体新闻报道的必争之地。各个主流网络媒体及网站都将体育新闻纳入其中,并设置专门的体育板块进行报道,其中不乏有“虎扑网”这样的专门性篮球新闻门户网站。而各大综合类报纸也都成立了体育版块、体育栏目,通过体育新闻报道来提升受众关注度,增加报纸的发行量。《山西晚报》为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媒介发展方向,开设了单独的体育版面——“文体圈”。随着消费文化和商业化的侵袭,体育新闻的娱乐化趋势和同质化倾向使报刊的发展逐步走向瓶颈,再加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占据了大量市场,使《山西晚报》体育新闻的发展力不从心。如何走出体育新闻的发展瓶颈,成为《山西晚报》能否再创辉煌的关键因素。
体育新闻报道的本土化就是要以本地的体育新闻报道为主,更大程度上满足本地受众的需求,本地化的报道视角可以在情感上和读者更加亲近,更能够方便本地读者。本土化报道是许多地方报刊的典型特征,它们在报道新闻时更多的选取贴近本地群众的新闻热点进行报道,《山西晩报》的体育新闻也不例外,其体育新闻的报道对象主要是当地球队和本土球员,其中篮球新闻报道的本土化特色最为浓厚,这与山西受众对篮球的喜爱分不开。山西汾酒男篮自创建以来就是国内篮球市场不可小觑的存在。CBA外援引进历史较短,二十世纪初期,山西男篮首次引进外援——NBA球星邦奇威尔斯,这次“中西结合”的球队引起国内篮球市场的轰动,《山西晚报》关于篮球的体育报道创当时历史新高,漫天都是关于邦奇威尔斯的新闻报道,如《“棒子”邦奇威尔斯》《威尔斯的谦虚吓人一跳》等,这对于CBA体育市场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2018年2月10号《山西晚报》更是用整整一个版面对提前4轮告别季后赛的山西男篮进行报道。根据数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正是山西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三年,也是《山西晚报》体育新闻报道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的三年。它开创了“体育-天下”“体育-东奥”等体育专版,深受读者喜爱,为报刊带来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山西晩报》的体育新闻以报道体育赛事为主,但是除体育比赛本身外,近年出现边缘化报道增多的趋势,比如球场暴力、黑哨、相关人员的贪污受贿和球员私生活等等,围绕着比赛商务活动和法律纠纷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相对于比赛本身报道的数量,这些“花边新闻”太多了。他们跟体育比赛本身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又有点擦边球的意味,但这些类似八卦的体育新闻具有吸引受众和博人眼球的功能,在体育新闻版面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例如,美网期间《山西晚报》并没有对选手成绩和赛事状况进行跟踪报道,反而以《温网前摊上过失致死案诉讼美网期间家中被盗损失40万》为题对美国网球选手维纳斯·威廉姆斯进行侧面报道。
报道的人文性主体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是号召人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宣传人生而平等[2]。体现在体育新闻报道上是指报道的视线不再紧盯体育赛事状况,而将目光更多的转移向参赛的运动员和体育赛事背后的体育工作者,由直观的赛事结果报道向富有人文色彩的赛后报道转变。如《山西晚报》2017年11月4日以《斯科拉里含泪告别恒大》为题对广州恒大主帅离任进行报道,文中引用了恒大夺冠庆典上斯科拉里说的话“首先,感谢球迷们的支持与陪伴,感谢恒大俱乐部把我带到中国、带到广州,让我在这里度过两年半的美好时光。感谢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生活的很美好。最后,由衷的感谢这群小伙子们,你们是最棒的[3]。”整篇报道充斥着浓浓的人文主义色彩。粉丝文化兴起的今日,对体育明星的关注和报道,满足了受众更广泛的信息需求,使受众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体育明星光彩夺目的成绩背后的付出与汗水,将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与精神传播给更多的受众,向国家和社会灌输更多的正能量。
美国学者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继承了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功能说”,包括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他认为: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娱乐性。体育新闻报道更是如此,娱乐化是支撑起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体育新闻的严重娱乐化倾向成为了阻止其发展的重要阻碍。2017年11月3日《山西晚报》以《42岁的奥沙文很感慨》为题对六次夺得英国斯诺克锦标赛的奥沙文进行了报道。2014年10月13日的《山西晚报》以《新赛季最“短命”外援诞生》为标题对山西汾酒男篮解约穆伦斯事件进行了报道。2010年7月《山西晚报》以《好马也要配好鞍》为题马布里加盟山西男篮事件进行了详细报道。在题目以及内容是,对一些负面词语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例如“短命”“绝杀”“血雨腥风”等,这些夸张的词语虽然可以将竞技体育的魅力与激情充分展现,使受众能感受到如临现场版的精彩比赛,但也为受众提供了一些负能量引导,对青少年的影响可能更加恶劣。体育新闻报道来说,运用娱乐化手段可以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但过度娱乐化则会导致新闻失真。
当前的体育新闻报道由于某些记者、编辑狭隘的思想和偏激的认识导致的非理性报道现象很多,主要表现在由于理性的缺失而导致的报道取向上的失位。第29届奥运会刘翔因病退赛,期间《山西晚报》对刘翔进行了数篇报道,但总体上的议程设置取向是偏“失望”“遗憾”甚至“责备”。刘翔被称为“亚洲飞人”,曾经参加过48次国际大赛,共获得47块奖牌,其中38块金牌。但好像这么多的光辉荣誉都没有他的那两次因病退赛让观众和媒体记得深刻。而作为舆论导向掌舵者的新闻媒体却没有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理性报道,而是肆意渲染刘翔因病退赛的原因,对其妄加推测,似乎刘翔退赛就是背叛了全世界。将一个运动员正常的伤病退赛事件渲染的如卖国贼一般,对运动员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了极大的创伤,非理性的舆论导向也在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下由此生成。
媒体工作者要时刻营造社会正向效应,在提高体育新闻品位的同时,给民众呈现出一个理性与感性共济、深度与广度齐飞的体育新闻模式。只有通过深度挖掘,才能探索到体育的本质。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传递信息,通过对体育的报道和宣传,将竞技体育的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传递给受众也是其重要的任务。相比奥运会期间的报道,十一届全运会对于刘翔的报道则更加理性客观。以《羊城晚报》为例,它并没有像以前一样以刘翔退赛为引子,为吸引受众目光,对赛事进行肆意揣测和不实的报道,而是以比赛场上的激烈角逐和比赛成绩为主,做了如《全运会“百米飞人”》《刘翔惊艳复出》等正能量的报道,将一名运动员赛中、赛外的各个方面传递给观众。我们要逐渐摒弃体育赛场上的“唯金牌论”,运动员绝对不是夺金和为国争光的工具,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情感和价值体现,对待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私人生活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空间,这样才能使中国的体育新闻事业发展走向成熟。
新闻的良好宣传与个性化写作不是不可并存的,它们都以新闻的真实性为基础。如果给予新闻个性化写作更好地发展空间,个性化写作将会成为新闻宣传的助推器,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即使是党政新闻,创新性也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注入个性化元素也可以为读者呈现眼前一亮的全新一面。以《人民日报》为例,“筑梦足球2016”系列摆脱了以往传统的官方媒体的新闻报道风格,话题的设置以平民的立场为主,舆论导向积极健康,得到了体育专业人士的认可和体育球迷的青睐。如何让报道变得更加精彩吸引受众,摆脱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对赛事本身的肤浅陈述,使体育新闻深入人心获得更多受众。这需要体育新闻工作者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同时将新闻的可读性提升至最大,结合自身的新闻专业素养和体育知识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提升自身的文学水平,避免单纯的赛事流水账记录,形成自身的报道特色,从而争取更多的受众群体。同时,纸质媒体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各类新媒体的快速崛起迫使纸质媒体必须创新发展,只有在各个媒体中同中求异,注重“个性”发展,才能解决目前《山西晚报》体育新闻的发展困境。
新闻报道最核心的价值是人文精神,体育新闻报道也同样如此,要追求高度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以十一届全运会对自行车男子场地计分赛冠军张辉的报道为例,黄龙体育中心以《一个人的金牌 三个人的眼泪》为题目,将新闻报道的人文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篇报道让受众深切的体会到竞技体育带给我们的人性温暖和运动员坚忍不拔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也给予了运动员和相关工作者足够的尊重和空间,将体育新闻报道的人文精神充分体现。除此之外,体育新闻标题越来越多的传递了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标题中时常出现诸如“美丽”“漂亮”“笑容”和“帅”这样的字眼,还有对幕后工作者和未获奖牌的运动员们的关注,都体现了新闻媒体人对体育新闻报道的策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