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霞
健康中国战略是我国2016年正式提出的,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提高国人身体素质。随着全民健身的口号成为社会主流,运动康复专业的运用愈加凸显出来。我国国民健身锻炼刚刚兴起,经常会出现由于运动方式不当受伤或者运动计划不合理没有效果的现象。运动康复专业是涵盖了运动学、体育学以及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的新专业,从2005年创办至今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仍在发展起步阶段。此专业不但是针对体育人士的术后康复,也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加合理科学的运动而成立的。运动康复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针对这些运动方法问题以及康复训练问题做具体的指导培训。在运动与健康产业链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快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是我们当前的重点讨论内容。
运动康复专业最初期仅仅在几个体育院校开设,学科建设缓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尤其以青年一代最为突出。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降低了身体素质,隐藏了极大的健康风险。对此,我国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致力于构建全国上下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运动康复专业不但可以对大众的生活理念、锻炼方式作普及推广,还可以为群众进行专业性的运动技术指导。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后,社会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巨大的人才缺口加速了运动康复专业的建设步伐[1]。
运动康复专业设立最初是为运动员、伤病人服务的,通过专业化的技术手段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运动方法指导以及赛后修复,以及对肢体残疾、术后卧床的伤病人做康复训练,帮助其更好的恢复身体机能。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后,给运动康复专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用领域从小集体拓展到了全国各行各业。首先,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可以对青年人运动方式、运动量以及运动时间做针对性规划,避免跟腱炎、膝关节扭伤事故的发生。其次,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更需要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对其日常生活方式进行科学指导,从而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虽然我国运动康复专业起步较晚,但市场上对专业人才需求还是非常大的。无论是专业性的运动康复机构,还是老年休闲场所、社区康复中心等多元化新兴产业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做保障。而我国目前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学校的人才仅有几十所,每年的毕业生不足千人,而市场缺口远远超过万人,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现象。健康产业的兴起与健壮是我国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未来市场上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更大。但目前来看,高考考生选择专业时不但不了解这一专业,甚至对此专业排斥反感心理严重[2]。导致我国的运动康复专业报考学生数量少,开设院校也远远低于其他专业。人才储备量是推进运动康复专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也是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的保证。
不同于纯粹的运动学专业以及医疗专业,运动康复专业既要求学生掌握运动学基础知识,又要具备医学技能。是一门综合了运动学、医学以及服务学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单独重视某一科目,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学。然而,目前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体制尚不完善,教学计划不够明确,对学生的培养标准较低。一些体育学校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知识,而医学类院校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医疗护理知识。不但违背了这一专业的办学目的,还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人才从业素质差、服务性不强以及对待各种突发意外的处理能力弱上,这都是由于在校培养期间教学不到位造成的。
专业人才实践技能是检验人才质量的标准,仅仅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是优秀的专业人才。运动康复专业是针对运动员、伤病员、中老年人服务的行业。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跌打扭伤的情况,这就要求其具备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理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是在多次实战经历中培养的,现阶段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实验课程以及假期实习安排的都不够合理。比如实验教学的针对性不足,没有对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模拟训练。而学生的假期实习工作也存在着时间短、任务轻、走形式的现象。这不但会降低人才的综合实践技能,还会影响人才的理论知识应用情况[3]。
传统的运动康复专业招生院校仅仅是体育院校以及医学院校,招生范围狭窄。使得很多学生及家长完全不了解这一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自然就拉低了专业报考人数。另一方面,运动康复专业报考的限制条件多,除了对学生有身体素质达标的要求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医疗知识进行考核,条件都达到后才给予录取。这就大大限制了专业人才的储备,阻碍了一些有意愿投身健康产业研究工作的人才的学习热情。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运动康复专业的建设力度,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同时高校应该放宽报考条件,减少不必要的限制约束,鼓励更多的同学投身运动康复专业的学习研究工作。最后,社会媒体部门也行增强对运动康复专业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该专业的认识程度,以扩大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
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担负的社会责任不但是大众的科学训练指导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是需要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一种积极科学的运动健身思维。因此,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高素质、高质量的。首先,学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制度,规范化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进展,提高人才培养标准。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出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进行严格的审核测试,避免浑水摸鱼的行为。从而帮助学生在体育和医学两个领域共同发展,培养全面性综合人才。最后,学生本身要改变对运动康复专业的思想认知。主动学习行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技能。
实践作为检验成果的直接考量,只有人才的实践能力足够高才能真正推动运动康复专业的长期发展。首先,学校要增设实验课程,在给学生传递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针对性的进行实验课程,让学生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其次,社会企业及康复中心要积极开展对口交流合作,鼓励欢迎高校学生假期实习。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真实的案例,从而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帮助学生将专业技能更多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最后,学生自身要加强动手能力,多多关注分析真实案例,锻炼自己的突发情况应对能力,并针对跟腱炎、心肌损伤等普遍病症做深入研究,保证自己的专业技能达标。
在健康中国的引领下运动高校康复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随着健康市场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建设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此情况,不但要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工作,还要加强人才的实战技能培训。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扩大人才的未来从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