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帅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4600)
武术是一项特殊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不仅能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青少年武术教学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武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青少年武术教学进行改革,以促进武术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骨骼、肌肉等还未成熟,还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要合理安排力量的训练度,避免青少年发生身体伤害。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青少年的动作标准性,规范青少年的动作,保证青少年的体态美和仪表美。教师在对青少年进行力量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负重项目,锻炼青少年的柔韧性,为青少年以后接受更为严峻的武术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要结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结果,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以防给青少年的身体带来伤害,从而打击青少年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情绪波动较大,而武术的学习又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因此在武术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鼓励,加强与青少年的思想沟通,使青少年产生学习武术的动力,更愿意、更主动地去学习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一些表现良好的青少年进行动作示范,从而激发起青少年的好胜心,调动青少年学习武术的积极性。青少年对自己的训练效果和进步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青少年知道自己训练的效果,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去进行纠正与练习,以取得进步。当青少年感受到自己在武术训练中取得进步后,心情就会愉悦,精神就会振奋,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促使着青少年刻苦地进行练习,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在青少年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心理因素,对青少年进行积极的鼓励,并让青少年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青少年更主动、积极地进行武术学习,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当前,青少年对武术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武术的传统文化特色、功能及运动内容方面的认识不全面,或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夸大了武术的功能,认为学习武术能够“飞檐走壁”等,有些青少年甚至认为学习武术是用来“打架”的,根本没有看到武术的强身健体功能。青少年没有对武术进行准确的认识,思想过于局限,想法也呈片面性。青少年不清晰、盲目的认识阻碍了武术教学的正常开展,课堂质量达不到应用的效果,增加了武术教学的难度,也很难实现武术运动在学校的普及与发展。
随着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武术逐渐走进校园,成为一门重要的体育课程。当前,武术教学内容主要有太极拳和长拳,内容较少,青少年的积极性不高,很难激发起青少年学习武术的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青少年的实践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使青少年感到枯燥,久而久之,青少年学习武术只是为了应付课堂考试,这种流于形式的武术学习,青少年很难感受到武术的文化精髓内涵,也不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武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发展来说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见,创新武术教学的内容,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使青少年切身感受到武术的魅力,是当前武术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青少年武术教学的方式单一,课堂质量较低,青少年很难感受到武术文化的魅力。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师一味地讲解武术的技术理论,青少年被动地接受灌输,反复、枯燥地练习着武术的基本技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起青少年对武术的热情,青少年逐渐对武术产生反感的心理,武术教学达不到其应有的教学目的与意义。而且,每名青少年的基础不同,接受程度不同,教师按照同一种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进行教学,使基础好的青少年“吃不饱”,基础差的青少年“吃不好”,青少年学习武术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增加了武术教学的难度。
当前,我国青少年武术教学中过分突出了武术的竞技性特点。武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武术竞技教学思维的影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竞技武术的层面上,而忽视了武术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及强身健体的功能。在课堂教学内容、考核标准上都把竞技武术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打击了青少年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为青少年的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利于青少年武术教学效果的提高。
当前,青少年武术教学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学校的武术教师多由体育教师来担任,但是武术并不等同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其技术性较强,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教学的师资水平关系着武术教学的课堂质量、青少年的接受程度等。因此,提升学校武术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增强武术课堂的效率,是目前学校武术教学的重要问题。
推进青少年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就需要加强武术教学的设施投入。学校应建设适用于武术教学的武术馆或武术专用教学场地,为武术教学提供一个完善的场所。其次,丰富武术教学的器材,并购买武术服装等,给青少年营造一个武术学习的氛围,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增强青少年对武术的兴趣,使青少年更愿意参与到武术练习中来,感受武术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而推进青少年武术教学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促进武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推进青少年武术教学的改革还需要丰富武术教学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武术课程进行适当改革,并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等适当增加武术的教学内容,如防身武术等,增强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青少年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加强青少年的武术实践环节,使青少年不仅能够学习到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让青少年感受到武术的魅力,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武术所传达出来的“仁”“义”“信”的传统伦理道德,是当前青少年所欠缺的。因此,增加武术德育教学内容,也可以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情操,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武术教学的改革。因此,应创新青少年武术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合理改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青少年存在着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及目标会使青少年产生反感的心理。因此,首先,武术教学要结合青少年的个体差异,实现差异化教学,使每名学生都能取得进步,都能感受到武术的魅力。其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经验,增强对武术的学习兴趣,促进武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发展,推进武术教学的改革。
教师的专业素质关系着学生对武术的掌握和理解,是保障武术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然而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武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较低,课堂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学校应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武术教师进行培训,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注重武术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合理的武术教师考核机制,督促武术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提升武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武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为充分调动青少年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增强青少年武术学习的兴趣,相关组织可以定期组织武术竞赛活动,并设置相关奖项,鼓励青少年参与到武术比赛中来,以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将武术教学和武术段位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励青少年为争取更高的段位而努力练习,不断地扩大武术教学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从而使武术在青少年中得到普及与发展,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推动武术运动的不断进步。
首先,学校和社会应重视武术教学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加强武术教学的宣传,使学生能意识到武术的重要性,并愿意参与到武术练习中来,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其次,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武术管理制度,对武术教学、评价等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武术教学能够有效地开展,从而提升武术教学的课堂质量,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