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方敏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第二小学校,四川 乐山 6141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流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话也形象地说明作文内容源于生活。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学生从生活的源泉中获取丰富的写作题材呢?我认为采用“情境作文”教学,让学生依情境作文,就能很好地抓好生活这个“源”,作文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就不会无写作动机,瞎编乱抄,不知所云了。
所谓“情境作文”教学,即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作文训练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能触及到学生写作的动情点、兴奋点,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兴趣盎然地,高质量地完成作文训练任务,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进行情境创设呢?
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才能写出具体真实的文章。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三,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或玩具。于是我选取了同学们爱吃的水果为代表,让孩子们把最喜欢吃的水果带进课堂,带相同水果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为他们创设一个观察的情境。
1.看一看:引导学生从水果的形状、大小、果皮的颜色等方面仔仔细细地观察。同时把不同的水果进行比较,便于同学们抓住不同水果的特点。
2.摸一摸:水果品种繁多,果皮摸起来也不尽相同,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让学生从触觉感知水果外皮的特点。
3.闻一闻:水果具有是色、香、味俱佳的特点。光从视觉和触觉上去感知还不够,因此我还从嗅觉上勾起学生对水果联想。
4.剥一剥、切一切:除了感知果皮的特点,还要剥开或切开来看一看、闻一闻,感知果肉的特点。
5.尝一尝:品尝水果的味道,谈一谈品尝后的感受。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摸一摸、闻一闻、剥一剥、尝一尝、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写作自然而然就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了。
多媒体不仅能打破时间地点的界限,而且可将文字、声音、图象直接形象地显示出来,因此教师可根据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有的放矢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捕捉作文素材。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四,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我用摄像机把孩子们喜欢的金鱼的样子、动作、吃食、休息、嬉戏摄录下来,并配上恰当的音乐,然后在屏幕上播放。让孩子们欣赏并全班交流金鱼留给自己的印象。这样同学们不仅了解了金鱼的特点还学到了描写动物方法。其实在平时生活中,学生不泛感人的习作材料。或看到的或听到的,只是没及时记下而轻易地“放”走了。只要我们平时勤于捕捉作文素材:把广播操、运动会、班会课等拍摄、整理、记录下来,并进行观察、交流、口述、评议等教学活动,抓住了生活这个“源”,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容易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会创设角色体验情境,让作文素材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体验独臂人穿衣脱衣”。1、准备一件套头衫和一件带拉链的衣服。2、请两个同学上台当独臂人,把衣服给穿上再把衣服给脱掉,台下的同学仔细他们的动作、表情、语言,等他们把衣服给穿上后,请同学们对刚才的情景进行口头描写,并请同学们上台板书精彩的语句。3、请小记者采访刚才的“独臂人”请他们谈一谈刚才的感受和感想。4、请全班同学当场体验并谈感受和体会。5、现场习作。同学们在体验和观察过程中的感知、丰富了学生的写作题材,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使学生特别兴奋,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就能做到“情动而辞发”。
总之,情境作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它以情境创设为手段,寻找一个合适的习作起点,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解决“无米之炊”真正做到“情动而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