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

2019-11-26 22:11许秋荣
名师在线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课例历史分析

许秋荣

(山东省成武县教学研究室,山东菏泽 274200)

引 言

所谓课例,就是一节优秀的、具有示范性的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课例,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研究,探寻课例中蕴含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技巧,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借鉴。课例研究对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活动的优化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紧紧把握住课例价值,并在历史教学中尝试应用,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1]。

一、搜集课例,丰富学生学习视角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教学现实需求,难以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打造适应教学实践的高效课堂势在必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搜集课例,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学生在搜集课例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会有更精准的认知,对学习方法也有更全面的把握。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动荡的春秋时期》前,教师布置让学生自主搜集课例的任务。对初一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显得有些为难,因此,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搜集渠道,可以到网上搜集,也可以到图书馆中寻找相关的教参书,找到后,可以拍照、打印、手写。学生豁然开朗,积极主动搜集。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课例,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课例,说一说搜集的过程或者搜集到的课例有什么特色。

课例搜集不是盲目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目标。凸显三维目标,提升课堂达成度,是教师布置搜集任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例搜集提供了便利,网络上有很多优秀的课例资源,因此,教师要布置好搜集任务,将学习自主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例搜集中形成创新意识、拓展学习视角。

二、整合课例,强化学生学习感度

课例搜集是学习活动的首要环节,但并不意味着搜集活动结束后,学生只要照搬课例开展学习活动就可以了,学生还必须对课例进行优化整合。整合课例对优化学习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帮助。教师对此要有清晰认知,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课例进行整合。课例没有好坏之分,但有的课例质量不达标,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认知能力有限,缺乏辨识意识和能力,在搜集课例的过程中,难免会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课例搜集起来,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2]。因此,教师要利用集体的力量,筛选出最优化的课例,然后进行运用。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前,教师让每个小组搜集两份课例。教学伊始,教师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说一说两个课例是如何处理教学环节的,如何将两个课例整合成一个最优化的课例,学生很难说清楚。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将两个课例中的精华部分组合后在小组内展示。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借助课例整合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文本感知,同时,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在搜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每个小组提供两篇课例,这样不仅能发挥小组的力量,也可以提升课例质量。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活动,全班选出最优化的一篇课例,进而切实发挥课例的作用。

三、分析课例,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在整合课例的基础上,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课例进行剖析,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特点,对人的全面发展有极大作用,历史教学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为载体,帮助学生获取基本历史知识,初步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课例就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参与到分析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分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还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精心选择了学生搜集的课例进行展示,并让学生找出课例中是如何将知识点联系起来的。学生认真阅读、积极寻找,很快便有了答案。之后,教师让学生选出代表,分组表述,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有的学生说:“这个课例在讲述鸦片战争时,从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这四个方面着手开展设计,将文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我们学习、识记起来也比较简单。”通过分析,学生对课例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们理顺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其思维也得到了延伸。

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教师就不能插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历史课堂课例分析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解析活动中,大胆质疑,深度合作,开动思维,从而彰显分析活动的实效性。

四、运用课例,塑造学生学习素养

初中生思维活跃,对知识的需求量极大。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授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课例分析这个层面,而要善于进行横向和纵向引导,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运用课例,激活认知,延伸思维维度。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借鉴先人经验,吸取教训,启迪智慧[3]。因此,教师必须在分析、解读课例的基础上,设置趣味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总结学习方法,生成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五四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例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之后在学生总结、概括的基础上实践运用任务:“既然大家对五四运动有了深刻的感知,那大家能否写一副对联纪念一下这次运动呢?”学生要想写出一幅意蕴深刻的对联,就必须将知识进行内化、吸收,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趣味化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的推动作用,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活动中逐渐内化、升华。

大多数初中生对实践活动情有独钟,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设计趣味化的实践活动。例如,可以选取课例中的某个知识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如让学生自编自演节目,使他们在演绎中进行感知,实现情感熏陶;设置游戏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进而夯实学生的基础,拓宽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高品质的学习认知。

结 语

历史学科思想价值丰富、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教育本质属性的真正回归。教师可以从课例搜集、整合、分析、运用等角度着手科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习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措施,让学生逐渐形成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吸收。

猜你喜欢
课例历史分析
“全国第十九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征稿通知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课例
新历史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