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剑霞
(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学,福建南平 353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教学目标也在不断转变,当前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素质以及发展学生智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理念、表现能力。对此,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教学的方法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
从目前的初中数学语言教学现状来看,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数学语言理念、语言习惯以及能力较弱,这是因为教师在数学语言教学方面不重视、使用不合理。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许多学生在数学语言学习层面上都存在一定障碍,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种:(1)对数学语言的掌握不准确,经常将“两条边”看成“两组对边”,将“a与b两数的绝对值的和”与“a与b的绝对值的和”、方根与根式、约去和消除等语言混淆[1];(2)受日常语言的影响,会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且只有一条直线”当中的“有一条直线”忽略掉,受平常的语言体系的影响,学生对“有”“只有”的语言含义中存在性、唯一性存在不理解或混淆的情况;(3)语言转换能力比较差,目前许多学生在学习了几何问题之后,很容易发生看不懂文字语言叙述的题目,无法及时将文字表达的题目含义用图形方式、符号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情况,导致语言转换能力比较差;(4)语言定式负面影响突出,许多学生认为数字中带有负号就是负数,带有加号就是正数,甚至还存在将、sin 等运算符号错认为数量符号从而套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规则,最终得出“,sin(A+B)=sinA+sinB”的错误认识;(5)书写规范问题突出,学生书写中经常会出现将“A”“B”写成“a”“b”,将写成。由此可见,当前初中数学语言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教师有必要改变并优化教学措施,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及应用能力。
符号语言以书面形式为主,在学习书面语言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语言中的词句外形形成理解感知,同时在大脑中形成对词句外表特征的初步理解。假设词句的外形特征比较突出,便可以在大脑中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2]。另外,词句的外形特征还会在大脑中形成深刻印象,大脑可以将词句的符号外形、语言标志的对象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形意相对应的完善系统。一般而言,语言的外形特征越突出,所对应的系统就更容易形成。对此,在符号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突出符号语言的外形,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例如,在“相反数与绝对数”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外形进行教学,以“-a”表述a的相反数,用“|a|”表示a的绝对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彩色粉笔的方式突出“-”“| |”的表达,突出“词”语言这一内容。另外,在外形特征方面,教师也可以应用语言的读音、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例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正切等在书面表达方面比较相近,此时,教师便可以突出具体的差异特征,以对比方式突出sin、cos 当中“si”“co”的特征。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经常会出现因为对问题中某一个符号理解不清晰,导致无法及时解决问题或解错题的情况。例如,在开展“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答“-(-2)+|-3|”的结果,部分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很难以口头形式回答。再如,在“平方根”教学过程中,对于“的平方根”,部分学生会回答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准确理解符号的含义。在代数问题方面出现障碍的原因主要在于数学语言理念的不理想,在具体表达过程中无法及时将符号语言转换成为数学语言。对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对于符号语言的解释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让学生不断尝试,并为学生提供可以表达的内容,从而促使其逐渐掌握表达的技巧与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将课堂提问作为语言训练的基础依据,并以思维训练为主体,事先预定好思维的方向,尤其是思维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等,预先沟通好知识的联系枢纽,并充分应用教材进行问题质疑,从而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案例延伸,以举一反三式的方式让学生实现触类旁通,促使学生能够在努力之后得到成功。当学生出现错误解题时,教师不能随意否定,而应引导学生以思维的路径描述为主,之后再客观地评价学生,评价不仅以结果为主,还应以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主。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观看实物图、线段图等,以改变、编题的方式组建应用题。因为编题本身也属于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其中必然会涉及语言表达的内容,所以让学生参与编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其表达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代数》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有意识地安排将文字语句翻译成为代数式的训练题目,但对法则进行翻译的例题与训练题目不多,对于这一情况,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的达标思维,教师可以将运算法则逐一采用语言符号的方式进行翻译。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可以应用符号语言表达,可以采取下列三种训练方式。(1)如a>b,b>0,则a+b=|a|+|b|;如a<0,b<0,则a+b=-(|a|+|b|)。(2)如a>0,b<0,|a|>|b|,则a+b=|a|-|b|;如a<0,b>0,|a| >|b|,则a+b=-(|a|-|b|);如a>0,b<b(或b>0,a<0),|a|=|b|,则a+b=0。(3)a+0=0或0 +a=0。借助这些运算法则的翻译训练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以多种语言形式实现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其更好地掌握符号语言的法则表述方式。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着手,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