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让学生言语成长

2019-11-26 19:01:38周文君
小学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富兰克林言语文本

⦿周文君

对于教育,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良好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应该让学生懂得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应有的智慧。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在培养学生语言习得与言语素养过程中,应该如何开展有滋有味的言语实践活动?悦读,正是基于学生的阅读需求,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回归到语言实践中,让学生从言语活动中亲历、体验,渐进生长言语素养。

一、悦读:从关注学生智慧生长入手

对于小学生,其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即是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与应对能力。如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生活充满了想象力,在学习与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思维和观察方式等等。悦读,就是要从阅读指导中,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引导学生认识阅读,体验阅读,挖掘阅读的内涵,增进学生的言语素能。叶圣陶提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同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从朴素的文字中理解文本的意旨,实现与作者的心灵会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探究语言文字中,了解言语的表达意义。我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来鼓励学生从阅读中体味文本的内涵。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理解力有限,而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却是无限的。面对语言世界,如何让他们从语言中探究生活,从语言中体验智慧。比如,在进行文本阅读时,总有学生感到困惑或不解,对文本的背景不了解,对文字所描述的场景不熟悉,对语言的理解力不够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文本自身是由文字来构成的,而阅读是建立在文本语言实践中,只有让学生从言语实践中来学习,来发现语言的智慧,更能促进自身语言素能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拓宽语文世界,展现语言天地过程中,要立足语言文字,把握好语文学科特点,想方设法引领学生亲近语言,体验语言,实践语言,从语言感知中触摸语言的意蕴,打开语言的“窗户”,逐步增强对语言文字、语言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

二、悦读:从围绕学生言语实践展开

阅读是语言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生活体验,关注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语文学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阅读,从阅读中体验学习,促进学生言语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言语体验 我们说,生活中的言语实践经历是最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怎样将言语实践教学放诸于“学生的生活中”,就要走近学生的生活。在学习“开国大典”一文时,在课堂伊始,我们以提问方式来导入阅读教学。“有谁看过国家的一些重要活动,记者是如何进行现场报道的?请大家谈一谈”。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对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场景进行梳理,进而提出“我们今天要做一回小记者,对开国大典活动进行现场报道,大家愿意吗?”。很显然,每个学生都表现出高昂的参与热情,也让课堂氛围迅速营造。于是,我们围绕课程内容,对本节课文进行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能够从“报道”中来担当好“记者”的角色。事实上,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热情高涨,也能自觉作为学习的主人,纷纷从文本挖掘中梳理报道的顺序,报道的内容、合作分工,创造性的解读大典活动,也让整个课堂在情趣与智慧中丰富起来。

(二)引入思考,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语文是由文字组成的言语,阅读是基于文字的理解来构筑文本情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认真、有情感地阅读,体验文本的内涵,思考文本内容,体味文本的情感。如在学习“第八次”一文时,对于文中布鲁斯王子,如何去动员自己的军队和人民,来抵抗外国侵略者。我们提出假设,“如果你是布鲁斯王子,在连续七次失败后,你会怎么想?你应该怎样去说服你的士兵,如何去激励他们的斗志?”通过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们纷纷写下“动员书”,我们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动员书”,来感受自己文字的感染力,并利用这一巧妙的“补白”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爱国热情、体会到顽强的意志力。同样,在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中,我们阅读“清凌凌的小河”时,有学生提出“黑乎乎的小河”,教师并未责备学生,而是以善意的理解,引出学生的理解。原来,学生家的附近,就有一条小河,因紧邻菜市场,每天都有人倒垃圾、投放杂物,还有附近的工厂往河里排放废水,导致河水变得“黑乎乎”。了解到真相后,我反问学生,如果让这条小河变得“清凌凌”,你会怎样想?学生迫不及待的说出“我想变成一条小鱼,欢畅地游入这条清凌凌的小河”。由此,通过言语实践与对话,我们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言的灵性。

(三)突出对话,争论中培养语用能力 悦读,除了读,还要说,让学生从阅读中表达,从思考中培养语言能力。言语能力,要让学生自由的思考、充分的想象,尽情的表达。怎样去说,将自己的所想、所思表达出来,成为言语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天火之谜”时,我们引入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扮演富兰克林,对整个实验进行介绍,欣赏学生的解说过程。曾有一个学生,在讲台上对“天火”的实验过程进行讲解,一边讲,一边用手在黑板上呈现实验过程。其中有学生提问“富兰克林教授,请问你在实验中是否碰到铜钥匙?”最初的“富兰克林”被难住了,班级学生开始议论起来,经过思考后,“富兰克林”说“碰到了”。但学生又问道“如果碰到了铜钥匙,你就会触电,应该不能在这进行讲演了”。确实如此,铜钥匙是用来放电的,电流通过铜钥匙,如果碰到人,会电死人的。我们引导学生学生关注文本,阅读富兰克林“靠近”铜钥匙的过程,发出一道蓝色的火光,说明富兰克林并未“碰到”铜钥匙,而是“靠近”一词。由此,课堂上学生对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实验的精神感动了,也让班级学生最初的“争论”得以释解。但学生的争论中,结合文本材料阅读,从中感悟到恰当词汇的运用,对于说明事物真相意义重大,也让学生从争论中体味到“语言锤炼”的重要性。

(四)搭建平台,激发学生悦读的兴趣 悦读始于趣味,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才能增进阅读实效,才能推动学生从言语实践中获得提升。在学习“鸟语”时,对于“布谷布谷”,怎么会变成“种田织布”、“勤劳刻苦”呢?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对话内容,让学生找到“大树草屋”“十分幸福”“马马虎虎”等词汇,增强对言语实践的体认与理解。当然,在阅读兴趣上,教师还要善于搭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了解文本的内涵,从言语阅读中触摸语言,激发想象、激活思维、激励情感,深化阅读。如在学习“大江保卫战”时,对于文章中“撕扯”一次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通过“人墙”、“伤痕累累”,让学生体味血肉之躯的羸弱与钢铁般的意志,这些从文字中所挖掘出的深刻内涵,需要从关键词句的阅读理解中来体认、咀嚼和消化。

三、结语

悦读是让学生从阅读中,体验文本的精神,感受语言的愉悦深意,增进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阅读循环。悦读需要兴趣来指引,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小学生正值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期,要让学生从悦读中把握语言的特色,更好的揣摩与品味言语的内涵,还需要从良好的语感与语言思维中,结合自我认知来概括与评价文本,提升悦读质量和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富兰克林言语文本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灵魂歌后艾瑞莎·富兰克林离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轻兵器(2016年20期)2016-10-28 20:13:46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印刷工富兰克林
快乐语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7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