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睿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估算教育,让学生在练习和考试时能够合理运用估算技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让学生掌握估算技巧的重要性,所以当在解题时,无论计算过程多么复杂,他们都要求学生进行精密计算,这样很有可能会浪费大量时间。下文中,笔者针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设计方法。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数学成绩差,家长和教师会认为这是因为学生自己不想学所导致的。其实事实并不如此,很多时候学生自己是愿意学习的,但是教材中的内容太过枯燥乏味,使得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即使他们一开始能够认真听讲,但是时间长了,困意也慢慢袭来,这也是为什么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的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将教学内容和练习中的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了解到原来估算的技巧也能在生活中得到有效利用。[2]比如,学校组织一、二、三年级共9个班的学生前往电影院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电影院中共有3个影厅,每个厅可以容纳100个人,9个班中的人数分别为35、39、29、34、40、33、32、27、31,如果你是老师你该如何将这些学生合理地安排到每个影厅中,使每个影厅中刚好坐满?在解决这个题目时,如果直接采用精算的方式,那么计算量相当大,所以在进行计算前需要学生估算出应该将哪三个班级放在同一个影厅中才能使影厅中的人数达到100,然后再用精算的方式来验证这种安排的合理性。设计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幻想自己成为题中的老师,合理安排每个学生入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能够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3]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大不相同,在计算302×9时,他们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302×10-302、300×9+2×9、300×10-300+2×9。让学生在完成计算后进行分组讨论,了解别的同学在进行估算时的解题思路,以便以后遇到相类似的题目可以采用最简便的估算方法进行解答。交流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收获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估算方法,使他们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运用最简便、最合适的估算方式,获取最精准的答案。
教师向学生布置大量练习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让学生通过完成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过多的练习不但会为他们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得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家庭作业,据调查他们有时甚至要写作业写到半夜,这样他们就不能得到充足的睡眠,接下来的一天中也会因为身心疲惫而注意力不集中,长期经受这样的折磨,学生的成绩不仅不会提高,他们的体质也会慢慢变差。[4]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估算练习时,千万不能采用题海战术来试图让学生掌握估算技巧,而是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巩固估算知识,同时在练习中也可以插入一些卡通人物来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让学生在趣中练。
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见,课后复习,练习巩固和练习反思,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最后一点,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就行了,至于自己哪里错了,为什么会错他们毫不关心。[5]正是因为他们总是不反思自己错在何处,并进行改正,所以他们会在同一道题目上重复出错。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协助学生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明白只有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错,才能在下次遇到相似的题目时避免自己犯错,也只有这样自己的数学成绩以及解题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让学生掌握估算技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节约计算时间。在进行估算教育时,教师需要合理地设计情境,给予学生更多接触估算的机会,在设计估算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时应该将问题生活化,这样有利于调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的兴趣,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反思以达到熟练掌握估算解题技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