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英
(广东省英德市第三小学 广东 英德 513000)
“语文教材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因为我们语文课本上所选的内容都是代表着我们民族语言精髓的精品,学生如果认真阅读和品味,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感悟和收获,首先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功夫。
1.1 从预习中引导阅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预习不仅能让学生阅读并搜集到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而且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如在上《冀中的地道战》之前,我布置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和搜集有关地道战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不仅理解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战争 、孑口……的意思,还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学习《范仲淹的故事》时,我让学生课前去搜集到的范仲淹的事迹,在听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时就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搜集得到的资料很齐全,有范仲淹人物简介、范仲淹的事迹、范仲淹的诗词……事实证明,引导好学生课前预习,就能促进学生感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扩大了阅读面,积累了知识。
1.2 从“导入”中引入课外知识。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运用课外知识作为导入,不仅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等作用,而且能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
在教学《范仲淹的故事》这一课的时侯。我用多媒体出示范仲淹的诗《江上渔者》和《渔家傲.秋思》作为导入,学生从中感受到了范仲淹杰出的文学才华,从而产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经历的兴趣。
1.3 巧用课外知识拓展延伸,促学生感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会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播放出精彩的小插曲或阅读与课文难点相关的补充材料,这样会有利于阅读感悟。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在结尾处,我在课件出示了《永远在一起》这篇文章并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美不但再次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深厚感情,而且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了作者的用词之美。
1.4 以“课内阅读”促“课外阅读”。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阅读是积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作为老师,我们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应从课内授予学生方法,适机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书本或文章,这样才会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面,能力才得以提高。
比如,学了《赤壁之战》后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将相和》后推荐学生阅读《东周列国故事选》;学了《鲁滨孙造船》后推荐学生阅读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学了《卖后柴的小女孩》后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的主要作品《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2.1 师生共读,拉近师生距离。朱永新老师说过:“师生共读共写是一个心灵的窗口、灵魂的寓所、青春的阳台,是一笔人生的精神财富”。我们要通过阅读与孩子的心灵交流互动,在学校,我常常与学生共读,周末时常常跟学生交换书籍阅读,课余时间,我们还交流课外书的内容、精彩片断、阅读感受等,我时而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让书籍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师生共读虽然是一件简单的事,可它却能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2 成立图书角。在教室里摆放一些课外书,鼓励学生借阅,做好学生阅读内容及阅读方法的指导,给学生创造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一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2.3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例如举行故事会、好文章分享、写读后感征文活动等,并在班中进行适当的颁奖,好的作品就推荐给学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使学生明白了读书是学习能力提高的需要。
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可是很多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在给孩子买书时书目过于单一,专门挑选写作有关的书籍,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家长忙于工作让孩子自己选择买书,结果孩子选择了总是买一些童话故事书、漫画书等,这样不利于孩子的阅读发展,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3.1 成立班级家长微信群。利用微信,经常把有关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等好文章分享给家长们,向他们介绍适合孩子看的书,建议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孩子生到图书馆一起读书。
3.2 充分利用好家长会。在召开家长会时,可以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们明白阅读对孩子非常重要,建议他们为孩子买一些有益的看课外书,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在家里有意识创设读书的氛围。
语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都离不开学生的阅读,虽然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如果我们能为孩子们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为学生开启阅读的大门,他们就一定会像蜜蜂一样在书的海洋里采百花酿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