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五年级习作中真情实感的教学策略

2019-11-26 15:50
名师在线 2019年31期
关键词:桂花笔者梦想

陈 霞

(甘肃省民勤县南关小学,甘肃武威 733399)

引言

真情实感指的是真挚的感情和实在的感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在写作中也可以写出更具真情实感的作品,提高写作效率。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学效果良好。

一、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要想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能引发学生共鸣的情境。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围绕文章的内容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营造一个符合文章内容的阅读情境。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情绪,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阅读效果[1]。

例如,《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阅读的情境中,笔者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桂花盛开的情景和桂花飘零的场景。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官,笔者还喷洒了桂花香水,让学生感受到桂花的气味。在此基础上,学生更好地进入了阅读情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之后,笔者鼓励学生思考:“关于桂花,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写,而作者主要写的是桂花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回答:“作者写了桂花的形貌,但这并不是作者主要想写的,作者最主要是想展现摇桂花的活动,体现桂花飘零如雨的状态。”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不仅写了桂花,还写了人和桂花的相处,大家觉得为何要加入人的活动呢?”学生回答:“这样就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样的文章更能引起人的共鸣。”

罗杰斯理论认为要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发展潜能,则要塑造一个适合师生情感交流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形成统一体。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多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交流分享,触动心灵

小学生天性纯真,因此他们在相互交流互动时,也是他们流露真情实意的时候。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学生写作之前,笔者先组织学生展开话题讨论,让他们说说对于该作文有什么想法,自己是否有一些有趣的材料,这能起到相互启发的效果。在学生写作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同伴的作品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建议等。

例如,在教学完《梦想的力量》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并且围绕“梦想”这个主题进行创作。在交流中,不少学生都提到自己将来想当教师、律师、医生等。但是有一位学生提出:“我将来想当发明家,设计一款能自动行驶的摩托车。”学生们都感到十分惊愕:“有那么多东西能发明,为何要发明自动行驶的摩托车呢?”该学生表示:“我的爸爸是送快递的,看他每天送快递都很累。我就想若是有自动行驶的摩托车,他送快递就会更轻松。”有学生回应:“那不如发明一个传送通道吧,这样就能直接将东西传递过去了。”“可是,那样的话,不是就不需要快递员了吗?我的爸爸就失业了呢。”该学生在交流中流露出了真情实感,表达了自己对爸爸的关心。其他学生也受到了感触:“我们在设计梦想的时候总是只想自己能做什么,但没有想过,我们的梦想能给别人带来什么。”该学生的发言触动了其他学生的心灵,大家都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常常会说出具有真情实意的内容。这样能更好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也有助于他们在正式写作时写出真情实感。同时,这种学习方式构筑了一个同伴合作互动的情境,能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中对写作形成更深刻的认识[2]。

三、联系生活,对比典型

联系生活也是激发学生真情实感的好方法。笔者鼓励学生将课本中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联系起来,展开对比分析,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其爱憎情感,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挖掘出文章的内涵。

例如,《将相和》一文展现了廉颇和蔺相如鲜活的人物形象。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此文的过程中,尝试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对比,说说自己的感受。笔者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大家是否也遇到过和自己齐头并进的人物呢?当遇到这样的人时,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有学生回答:“我就一直想着要超越对方,我觉得我一定要比对方做得好。”“那么在课文中呢?蔺相如遇到和自己一样优秀的廉颇,他是如何处理彼此关系的呢?”学生回答:“他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所想的都是国家的利益。”“那么,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迪呢?”学生回答:“和蔺相如比,我就显得比较自私了。”还有学生回答:“我和我的同学也要良性竞争,因为我们的成绩好就代表着班级在年级里也会排很高的名次。”在对比人物形象和现实生活后,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会到了蔺相如的深明大义。

英国著名教育家尼尔提出,学校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生活。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进行阅读,这样能让学生在对比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尊重生命、尊重个体的意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个性表达,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也很好,学生在阅读后必然会有情感的波动,笔者则鼓励学生联系社会生活进行遐想,并尝试进行仿写。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就能进行个性化表达,从而提高自身读写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草原》后,笔者鼓励学生尝试展开个性化的表达。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感受:“这篇文章展现了草原儿女的好客,同时也体现了草原的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大家的家乡有什么特殊的风俗习惯呢?是否也有一些独特的待客之道呢?尝试回忆作者是如何展开创作的,并将自己的想法写入文章中。”有学生回答:“别人待客的时候喜欢喝酒,而我的家乡则喜欢喝茶。”该学生在写作中不仅介绍了茶叶、茶水的特点,而且还展现了如何以茶待客,讲述了与之有关的小故事。如写了在倒茶时,不能将茶水倒满,放置茶杯时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要在冲泡了几次茶叶后更换茶叶,这样表示对人的恭敬。在这样的写作中,学生写出了自己的个性化表达,也提高了写作能力高。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积极展开和谐教育,教育的中心是构筑学生学习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读写结合的活动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读写兴趣,促使学生调动积极的情感。在这种基础上展开阅读,学生的阅读效果会更好。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构筑和谐而融洽的教学环境,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和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猜你喜欢
桂花笔者梦想
桂花
做桂花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桂花蒸
梦想
梦想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