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华
(贵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云雾镇窑上小学,贵州 黔南 551301)
引言: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多样化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和发展为条件以促进他们的能力全面提升。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但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语文教学更注重素质教育。换句话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引导他们积累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将学习主动权归还给他们。
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需要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为他们创建趣味性的课堂情境。将课堂情境和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感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小视频、音乐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语文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展现在他们面前。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配合一些古典音乐带领学生朗读;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融入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学习效率自然就会被大大提高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习惯用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但是在新课标的标准之下,教学评价有了新的标准——需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承认和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个体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通过分层化的教学照顾到不同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学生。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学习基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重视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由此,本篇文章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多作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