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洲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新城镇南坡小学,甘肃庆阳 744518)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1]。因此,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可以在问题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激发学习的热情。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问题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不能够通过想象来进行解答,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的图形以及模型来刺激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作图以及模型来解决抽象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与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形”与“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笔者列出了“1+3+5+7+9=?”这个算式,让学生口算出答案。而学生通过画小正方形给出了答案:用一个小正方形表示1,+3 就再画三个一样的小正方形,再+5 就画出五个小正方形……这时,笔者提出了问题:“大家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学生回答道:“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每列小正方形数的平方。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奇数,并且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笔者利用正方形帮助学生理解了计算中各个数的含义,并且通过画图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之后,笔者进行了拓展,让学生通过图形来做课堂中的作业。总之,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解决抽象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不能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学生还要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在课下对数学知识进行预习和巩固,并将疑难问题带入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讲。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其掌握数学规律。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笔者首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并总结了生活中用到扇形图的地方。学生在预习中发现,扇形图十分便于数据分析,并且还得知扇形图是用不同的扇形在圆中所占的大小比例,来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数据看起来更加清楚、更加直观。但是,在分析其中的数据时,学生发现无法通过数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中,笔者专门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讲解,并利用扇形图将生活中的消费情况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明确了家庭的收支情况。总之,自主探究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
小组合作是目前课堂上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考虑到了小学生活泼的性格,同时还考虑到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地位,在小组中畅所欲言,并在合作中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不断提升自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2]。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组,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组中,以实现他们的共同促进和共同进步。
有这样一道题:“为了美化我市的环境,环卫工人在全长100 米的马路上栽上了小树苗,他们没有随便栽,是每隔5 米的距离栽一棵(两端都要栽),那么大家想一想,需要栽多少棵树呢?”读完题目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分析这道题的题意:全长100 米表示什么?每隔5 米栽一棵又表示什么?大家再思考一下,两端都要栽是什么意思?经过小组的讨论,学生得出:整条路全长100 米,并且起点和终点都要栽树,每隔5 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若想确定需要栽的棵数,那么就要用100 除以间距5 加上1,也就是100/5+1=21(棵)。之后,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结合画线段的形式对这一结果进行了验证,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可见,小组合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还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小学数学时,学生除了要掌握课堂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善于总结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并在不断的反思中寻找自我,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和成长做好铺垫。但是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这一环节,认为题海战术可以使学生加深记忆并熟练地掌握知识,从而忽视了归纳总结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导致其在遇到难题时屡屡出错,限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总结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弥补自身的不足。
例如,在学习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巩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总结其中的规律,笔者对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公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在探究一个多边形的面积时,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类,再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解题效率。除此之外,笔者还对圆和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了总结,使学生进行了回忆和巩固,提高了学生的信心。总之,归纳总结这一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经过不断的反思来丰富自身的知识框架,以此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只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树立了发现问题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掌握关键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以积极的探索精神去探究数学中的奥秘,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