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思源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 湖北 十堰 442000)
现今,好多学生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以及写作技巧的缺乏,针对这种情形,笔者展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生写作中的素材来源,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获取,另一方面可以从课外阅读中获取,俗话说“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的确,厚积而薄发,感悟而情生。这要求,写作素材的也要有量的准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学生即使在写作中有非常好的想法、观点,也要有论证这种想法的素材储备才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让学生们的作文妙笔生花。那么学生怎样做好课外阅读的素材积累呢?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积累素材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摘抄和积累那些有价值的词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摘抄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每天坚持下去就会积少成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不断丰富写作素材库。比如,在一次作文训练中,笔者布置了如下作文题目——以“历经苦难后奋起并最终取得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在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感觉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同学都是进行这样的叙述“对经历苦难要不畏艰难,如何.......”或是写自己,或周围的人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在表述上泛泛而谈,内容单一、枯燥,缺乏深度,但其中一位同学写了司马迁受宫刑后发奋写《史记》和贝多芬失聪后成为一代伟大的音乐家这种耳熟能详的例子,他的这篇作文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笔者给了他很高的分数。试想,如果该学生没有平时素材积累的习惯,在作文写作中,如何做到手到擒来、运用自如呢?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素材积累本,在课外阅读中,摘抄和积累那些有价值的词句。
巴尔扎克说过,“灵感,是天才的女神。她并不步履蹒跚地走过,而是在空中像乌鸦那么警觉地飞过,她没有什么飘带给诗人抓握,她的头是一团烈火,她溜得快,像那些白里带红的鹤,叫猎人见了也无可奈何。”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灵感绝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懒汉”,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在某个瞬间突然产生一些感悟,这些感悟如果能够记录下来,将会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抓住思想闪光的瞬间并将其及时记录,为日后写作素材的丰富和写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灵感并不是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人,灵感只会赋予那些长期学习与实践,具有“准备头脑”的人,就像捕捉机遇一样,你必须时刻具有抓住它的头脑,否则,即使灵感来临也会与你擦肩而过、稍纵即逝。灵感是经过心灵的撞击后所产生的智慧火花,当灵感来临时必须迅速抓住有利时机,将这些材料记录下来。
一篇好的作文,无论学生有多么巧妙的构思、新颖的观点或多么丰富的素材,但要是学生缺乏写作技巧,那也是枉然。在实际写作中,学生常常遇到这样情况,许多词汇的运用学生并非生疏,但每当提起笔来就力不从心,不能合理使用。对于这种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外阅读中体会揣摩文中词汇的妙用以及其表达的效果,在阅读文章时应注意作者是如何巧用优美的词汇来表达思想内容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平铺直叙、单一、枯燥、缺乏一点睛之笔,或在叙述事物时常常忽视对人物或事物的深刻描写,表达内容往往停留在表面,给人索然无味的感觉。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思索,体会文中是如何运用独特结构来进行表达或叙述的。对于一些优美词汇或好的表达手法不断地加以积累,并在自己的书面表达中灵活运用,久而久之一定会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把自己的作文写得更深刻、更独特。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技能,而且更能开阔学生写作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多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学体裁类的课外读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历史文学知识,学生在写作当中能对历史典故、文人逸事引用自如;学生读科普类的课外读物,可以增强学生科学意识,在写作中渗入科普知识。例如,学生在有关好学求教的作文中,例举了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四十多岁时与好友游酢去拜见恩师程颐,但凑巧程颐在屋中打瞌睡,而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一直静立在门口,等待老师醒来。但不巧的是,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而且是越下越大,游酢还站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老师程颐,但都被杨时拦住了,当程颐一觉醒来后,才发现外面下的雪已经有一尺多深了,而杨时和游酢则变成了雪人。通过对历史文学体裁类课外读物的阅读,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引入历史典故、文人逸事,使学生作文更有深度、更有内涵。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灵感迸发以及提高写作技巧、开阔学生写作视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