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菊
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理念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一项孜孜以求的艺术性实践课题。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无论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学对象等多重因素综合而定,其中“教学对象”起着决定性作用。离开这些因素的综合性作用,教学设计再完美,教学过程再讲究,教学内涵再丰富,那也是徒劳无益或者事倍功半的。那么就小学语文课来说,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于基本策略的有效构建角度,主要从课堂导入、主体教学和教学反馈等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良好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虽然简单不过几分钟时间,确是无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和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导入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的得失成败和教学质效的高低大小。良好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并且激发强烈的学习期待心理,从而充分发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引领作用。以《白鹅》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让一只大白鹅“登台亮相”,只见它身穿一件洁白无瑕的外衣,大摇大摆地来到学生眼前。站定后,左顾右盼着,甩了甩头,接着伸长了头颈,在大家的期盼中果然来了那么一嗓子,声音是那么的高昂而又响亮。小学生享受着这熟悉的“视听盛宴”,情绪迅即地高涨起来。“让我们用一首诗来赞美它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你们对鹅还有哪些了解呢?譬如它有什么作用,性格怎样,是如何吃饭的……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这些答案的……”小学生顿时一片向往,这种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多样地应用教学方法,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良好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 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法,既有利于激发课堂兴趣,又有利于帮助小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并运用语言。比如《古林山水》:如果我们乘舟游玩漓江,你一定会被它的水美所陶醉。课文是如何描述的呢?请你找出关于“清”“静”“绿”的语句,并认真欣赏吧……在如此情境引领下,小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课本。
(二)想象教学法 就是以切实可感的人、事、物为出发点,引领小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的良好支撑,开展个性化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如教学《桂林山水》后,笔者启发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里,看到眼前的这一切,你会做些什么呢?”有学生说要做一个小画家,尽情描绘这里的奇异风光;有学生说要做一个小诗人,热情赞美这里的奇山秀水;有学生说要做一个小歌唱家,用歌曲来表达对它的热爱之情……想象教学法更能攫取良好的“情绪智力”效益。
(三)问题教学法 “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手中拥有的“常规性武器”,还是引发思维情趣、培养学生思维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笔者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核心,让小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大胆质疑。“诸葛亮怎么敢立下‘三天后交十万之箭’军令状的呢”“诸葛亮为什么跟鲁肃借船却又不让告诉周瑜的?”“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在大雾中去借箭?”“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连起来并排成‘一字形’?”……适当地梳理后,让小学生自己来逐一回答上述问题。然后让他们围绕“神机妙算”的语句认真阅读,以增强体会、深刻感悟。
(四)合作教学法 就是提炼一些重要问题,让小学生以多人小组为单元,开展相互之间的合作探究活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笔者针对“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出现幻觉”的内容,把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每组围绕一次擦燃火柴内容进行阅读探究,然后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如此而为,既深入掌握重点,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课堂导入,更重视课堂主体教学过程,却对课堂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学反馈并不过多地关注。他们习惯于把课堂收尾作为自己对本课教学重难点内容的进一步强调。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我们应把这最后一个流程交给学生:一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进行“知识反刍”,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后反思意识和梳理能力:二是让学生在“反刍与反思”后清楚本课学习的成功和不足,以便在课后进一步消化、巩固或请教;三是教师可从学生反馈中了解“教与学”的得失情况,能当堂弥补的及时解决,不能即时弥补的留待课后延伸或下一堂课解决;四是变相地为学生“留下了”向老师请教或合作探究的实质性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在收放自如中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无论对于“教”还是“学”来说,课堂活动是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形式。我们只有全面做到“导入教学、主体教学、教学反馈”的最优化,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