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导初中生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

2019-11-26 09:58洪清泽
名师在线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观沧海古诗初中生

洪清泽

(福建省晋江市龙侨中学,福建晋江 362241)

引 言

我国的古诗文化是我国悠久文化的沉淀和传承,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包含了很多的古诗,都是朗朗上口的优秀作品,而传统的语文教育只是让学生记忆背诵,没有真正发挥古诗教育的作用。为此,本文针对初中生语文古诗的实际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希望借此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理解古诗的内涵,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

一、引导感受,激发古诗阅读兴趣

古诗虽不似现代文章一般长篇大论,但在意境和结构上却并未见丝毫逊色,给人以若隐若现般的朦胧之美。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古诗的空白之处展开丰富想象,在想象和思考中体会古诗中的深层韵味。著名诗人和文艺评论家郭沫若说:“诗歌是强烈的情感之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象,寻找诗人情感抒发的聚焦点,把握古诗的深刻内涵。

例如,在学习《秋词》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在大屏幕中展示一些图片(图片都是一派萧瑟的秋景),并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学生说哪个季节的都有,教师继续问道:“大家看这些图片,能猜到是哪个季节吗?”学生:“秋天!”教师:“大家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秋天的景色或者秋天给你的感受吗?”学生1:“秋天遍地都是泛黄的落叶,给人一种萧条之感。”学生2:“秋天,枫叶变得血红,染红了一整条街道。”学生3:“秋天的风干燥且生硬……”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古诗中,一起感受文中的“秋景”。再如,学习《夜雨寄北》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让学生阅读古诗,并且解释“巴山”是什么,“共剪西窗烛”表达了怎样的意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回归课本,提高古诗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教材为依托,回归课本内容,将古诗教学与实际的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利用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教学中,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灵感,最终学以致用并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引入文本的意象中,通过对教材的把握进一步了解诗文的意象,最终达到灵感的升华,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鉴赏水平[1]。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全文后,提出问题:“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单的阐述读后感。”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逐渐有了初步的感想,在阅读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1:“这首诗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给人一种豪迈、奔放的感觉。”学生2:“本文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教师表扬每一位勇于发言的学生,并补充道:“我们在欣赏一篇古文时,不仅要欣赏文笔,更要深入文字与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在了解古诗的情感时,首先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大致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曹操的个人经历,之后开始走进古诗中,逐字逐句地分析。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话,从字面意思来看,写的是作者登上碣石的山顶,居高临下地俯瞰辽阔的大海,给人一种“气壮山河”之感,结合曹操的性格特点,不难看出作者的雄才伟略和远大志向。在接下来的古诗品析中,教师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用适当的留白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

三、字里行间,培养古诗赏析能力

古诗将其浓郁的感情色彩融入精短的语句中,使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韵味,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沉淀,耐人寻味,使其在鉴赏的过程中需要极为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理解能力。因此,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古诗的背诵还是鉴赏上,都具有一定难度,这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所以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和积极地鼓励,倾听学生的需求,并给予细微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2]。

例如,在学习《秋词》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已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诗中,品味每一字、每一句的意蕴。第一句中“悲寂寥”与“逢秋”相对应,单从字面意思就能够明白,从古至今人们对秋天的感觉是“悲凉、寂寞、了无生趣”;第二句是转折,“我言”是“作者说(认为)”这里的言是认为的意思,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春朝”是春天的朝阳(早晨),众所周知,春日的早晨是“鸟语花香、阳光和煦、微风送暖”的,作者却说秋天比春天的早晨还要好,证明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第三句中的“鹤”及“排云上”具有更深层的意义,鹤一直是神话中的灵物,作者看到这样的灵物独自飞到云端,有一种器宇非凡之感,也暗示作者“孤独”之感,通过目睹“鹤排云上”,作者也随之产生了作诗的灵感,作者以“鹤”自居,更多的是对高尚情操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四、用心体会,习得古诗背诵方法

古诗的背诵,是初中语文课堂的一个重点。纵观当前的初中古诗课堂,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古诗背诵课堂模式的打造,将古诗的背诵完全交给学生,这种教学现状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更新和改进。背诵古诗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人文情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对古诗背诵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辅助学生们背诵古诗,打造有活力的古诗背诵课堂。

例如,在引导学生背诵《观沧海》时,教师可以将整篇诗文分为五个阶段,比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一段大意是作者登上碣石山顶,这是一句概括性句子,向读者阐述了“观沧海”的位置;第二阶段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指的是初次望海时的印象;第三阶段是“树木丛生,百草茂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句话是作者环视海面周围的风景及海上波涛汹涌的景象;第四阶段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话是作者的想象,借景抒发作者的豪情壮志;第五个阶段是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一句概括语,与本诗内容无关,是一句合乐时的套用语。最后将五个阶段连起来便是:登山望远——初见海上风景——环顾四周映入眼前的景象——进入想象——总结抒发情感。学生根据这一线索,帮助其加速记忆。

结 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古诗教学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由此可见,通过语文古诗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教师自身教学素质和专业文艺化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古诗的教学质量,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同时还能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丰富初中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成绩。总之,提高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水平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观沧海古诗初中生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观沧海
“拟古诗”之我见
陶瓷绘画《观沧海》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