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武德修养的主要途径与有效方法

2019-11-26 04:27蔡宝忠
武术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武者习武武德

蔡宝忠 王 东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修养是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武德修养,是指按照一定武德原则、礼仪规范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以及经过长期努力而在道德上达到的应有境界。中华武德源远流长,它与“武化”相伴而行,“武化”中的军旅武德直接影响到民间武德的形成。军旅意义的武德教育主要是战时与平时两种情形,如战时以战前的誓师形式、军事纪律要求和赏罚条令等;平时多把“文武之道”寓于“明耻教战”之中,提倡全民皆兵。其武德养成机制是激励机制和警限机制。传统意义的民间武德教育,是以儒家“仁学”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对师徒皆做出约定的。如作为师父要做到“三不传”“三不收”“三不说”行规,而作为徒弟要做到“一徒不能二师”“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唯师命是从,不能欺师灭祖”等等,其养成机制就是“家长制”。本专题涉及的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武德教育,它是以传统武德为基础,并融入时代的新鲜内容,在社会公德的框架下,突出武术的行业特点,集中体现在传武、习武和用武三个层面,其机制是民主制与互尊制。

武德修养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是一个时刻都要去做的功课,它对习武者的要求不但是口头的表述,更重要的是变成一种坚定的信念,养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和习惯。因此,培养武德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

1 重视正面宣传,营造武德教育环境

客观地讲,我国的习武场所和环境是较为随意的。在谈到武术的特点时,经常听到“习武不受场地、器械和服装的限制。”说明习武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如田间地头、河边沙滩、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工厂学校、体育场馆等,都是习武的合适场所,而这些场所即是武德教育的主战场。如武术教师、教练员或民间拳师就是在一言一行中既传授着招招式式,又不断的渗透着武德内容,这是一个言传身教,德高为范的过程。而习武者之间的切磋与沟通,一是提高技艺,增加兴趣;二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共处。这是一个诱导性和共生性过程。在全国人民努力奔小康、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武术传播呈现多元而快捷的状态。现代网络传媒技术十分方便,各种传媒的正面报道、宣传对广大习武者,特别是青少年不仅具有舆论导向作用,实质上也具有潜在的教育作用。我们所做的《东北地区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调查显示:了解的途径较窄,主要是通过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来了解;通过体育教师和民间拳师了解的只占少数;还通过网上浏览、参加武术班、听习武之人介绍等方式来了解武术。可见,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为首选,影响之大。这里举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20世纪50年代对中国武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李小龙。他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如一颗耀眼的彗星闪过武坛上空,在世界武林留下了不灭的痕迹,“功夫”甚至成为中华武术的代名词。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华武术,他所摄制的影片都以捍卫民族尊严、弘扬民族精神、高扬民族气节为主要题材和内容,其核心是在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他希望通过电影这种具有极佳传播力的媒介,向世界推广中国武术,弘扬“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现在,正在热播的连续剧《李小龙传奇》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其原因也在于此。透过李小龙自身的高超武艺和人格魅力,使观者深受感染、思想得到升华。相反,一些负面的信息也在冲击着这块阵地。如武侠小说里的“江湖险恶、腥风血雨”;影视、网络中的“宣扬暴力、弱肉强食”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丑化、扭曲了武术文化,对习武者造成了误导。所以各种传媒要本着为社会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多做正面宣传,多出优秀作品。

网络已是现代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交流手段,习武者从这里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建立网络空间,实施网络教学,传递武术信息等,使众多的武术专家、教师、学生等都能够在这样一个平台里讨论习武心得、交流思想,沟通信息,以此来加深对武术的认识,使武德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

对于习武者,武德教育是时时处处的,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常言道:环境影响人,人改造环境。武德教育的环境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在这里主要是指提倡创建良好的武德教育文化环境。如可以在训练场馆的入门处标有鲜明特征的“武”字或者“太极图”等;在场馆正中央悬挂国旗、武术协会会旗,十八般兵器横列于下面;在墙的周围张贴一些有影响的武术名家简介及其名言、设置一些鼓舞习武者的口号、富有感召力的语言;设置一些经典的武术谚语与传统练功方法、精彩比赛图片等,并形成一种“见物思武,见武而明德”的条件反射,以达到激励和感染学生的目的。在训练场馆要逐步形成一种施“抱拳礼”的氛围和习惯;还要统一习武服饰,增强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突出服装的民族特色。另外,在习练武术过程中,可配以《中国功夫》等有鲜明特点的歌曲或民乐,以增加其节奏感和气势,烘托习武气氛和艺术感染力。

教育环境的改善,对于武德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武德的认识

“文武分途”是春秋战国以来出现的“文教治内,武备对外”的新格局,然而,事件却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文士与武士各行其道,渐行渐远,以至于到了“老子不相往来”的境地。唐代以来,开始重视“膂力骁勇,才堪将略”的文武兼备人才,明清之际,出现了“武臣好文”“文士论兵”的新现象,出现了以岳飞和戚继光为代表的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这里的“文”其本义是花纹,引申为后天的品德和修养,还有文治、礼治、教化、天文和人文等意思,统称为今天的理论知识。现实的理论学习,主要是解决习武者对武德的认识问题。认识是武德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对提高武德的判断能力,形成良好的武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参与习武的人众多,其年龄、职业、经历、文化、目的各不相同,因此,对武德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权威发布:目前我国经常运用“武术健身的人口达7000万,逾25万习武者获得武术段位。”较之10年前有明显的提升。在习武人群中,青少年又占绝大多数。比如一个小学生习武,无非是从兴趣出发的,对武德的认识也很简单,多数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模仿,而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学习是很有限的。目前,各种儿童出版物、电子出版物、武打影视片等可以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认识。如果是一个青年人习武,其认识过程就截然不同了。因为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之中,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交织在社会生活中,增加了他们对善恶、是非的识别难度。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现代的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挑战,腐朽的道德观念仍污染着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对正确道德的认识。有的人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缺德、丧德、短德的事情,做出无礼、非礼、弃礼的事情,就是对道德理论学习的不够,不能把握是非、善恶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美德,学习有关《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的意见》、党的“十六大”以来有关“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方面的论述、“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及文件。目前,全国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对当代青年培养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是最为适宜和有效的。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爱国主义是与一个人的政治思想、政治信念、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包含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现代史教育、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等等。 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下面有两份资料可以给予回答。一份是来自上海市中小学爱国主义现状的调查显示:在抽取的3500人样本中,约占97%的中学生对祖国文化了解并感兴趣;有69%的学生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57%的学生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值得自豪”;有40%的学生认为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说不清楚”。另一份是江西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调查显示:只有大约14%的大学生非常了解我国国情、历史和文化,约23%的学生完全不了解我国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而同时愿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占到75%,但却只有8%的学生认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很成功;有40%的学生认为他们并不能从教师的课堂灌输和社会舆论导向中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也有近14%的学生认为自己接受的爱国主义效果“很差劲”、“非常失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高于大学生,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甚理想与学校教育为主、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缺乏共鸣有直接关系。然而,武术教育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对武德的认识,武德认识的最高形式就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武术精神,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学校武术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的融入到武德之中,并逐步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理论学习不仅限于常规“道德”方面的材料和书籍,同时还要学好武术专业理论知识。因为武术理论中有大量的内容与武德有关,诸如中华武德宝典系列丛书(《中华武德通史》《中华武德名论》《中华武德镜鉴》)、武德修养、中国武术故事、武侠故事等,特别是“武术名人传记”中除了介绍武术拳师们武艺高强、技术精湛外,少不了武德高尚、以礼待人的事例。这些事例非常靠近习武者、影响习武者,便于形成他们模仿的对象,一般说来,青少年习武都有自己羡慕、追求的偶像。我们仅从沈阳体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论演讲中得到了证实:每个学生走向武术之路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心中都有喜欢的偶像。如远之民族英雄岳飞、关羽、戚继光等;爱国将领郑和、林则徐、邓世昌等;太极祖师张三丰、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等;近代名师霍元甲、黄飞鸿、叶问;近有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动作影片之王成龙、武打影片之冠李连杰等等。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另外,在理论学习方面要特别注意克服“重武轻文”的现象。一些青少年往往是只热衷于技术的训练,忽视文化的学习,而忽视文化学习的后果就是放弃武德的修养。可以说这种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建议在青少年习武人群中开设一门有关“武德修养”方面的课程,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行为作为武德评价的内容,不可偏废。

3 要从自身做起,在实践中修炼武德

武德修养,是一个长期修炼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所以“长期修炼”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要从点滴开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培养武德修养也如此。习武是以实践为主的,所占时间也是最多的,实践的过程就是武德养成的空间,需要习武者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地从一点一滴做起。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就是从无数的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做起,才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在我们的身边,有些人也想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干的人,可是往往忽视日常中的小事,他们认为一个人用不着在小事上伤脑筋,这种想法对武德修养的养成构成严重障碍。武德修养实质是一种道德积累,小德不做,大德难成。任何武术套路都需要一招一式的习练才可以完成,武德修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建议习武之人要在日常生活、教学、训练、竞赛表演等实践中自觉履行武德的行为规范。

高度自觉性,是武德修养的前提,道德与法律是有区别的,道德主要靠个人的自觉锻炼和修养,而法律是带有强制性的。作为习武者,只有认识到武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决心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崇尚武德的人,并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磨练道德品质,才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培养武德规范,必须自觉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管理自己。在长期的磨练中要有坚强的意志,意志是达到目标的根本保障。这是因为习武者在传武、习武、用武的过程中,并不是畅通无阻的。客观上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落后势力的阻挠、错误舆论的非难等影响;主观上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个人欲望的冲突、情绪状态的波动等影响。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强的意志,才可能选择正确的行为,克服困难和阻碍,自觉解除磨难和挫折,履行社会义务,与社会道德要求保持一致。

既然提到了自觉性的重要意义,在这里我们想到了《礼记·中庸》的一句话:“莫见平稳,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此话的意思是指在个人独自活动,无人监督,并且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自己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原则去行动,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在“慎独”的同时还应善于“反省”自我,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正确的评价。要做到“慎独”和“反省”,需要脚踏实地的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只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行动。在实践中往往有两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是认为社会道德的好坏与己无关。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大家的事,我个人改变不了这种现状。于是乎,便随波逐流,不经意的做出一些缺德、丧德、短德的事情,做出无礼、非礼、弃礼的事情。这些思想和行为都反映出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另一种则认为与自己相关。一个人固然改变不了社会道德水平,但是社会风气的改变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呢?如果我们每一个习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格按照道德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我们的学校、国家、社会道德水平就会提高一个档次,而一切不文明行为就会就会减少和避免,中国人的国际形象才会更伟大。

在武术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活动中,要善于模仿老师、教练,或者民间拳师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品质,并将这些习惯和品质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此外,还要积极宣传有关武德高尚的人和事。

总之,武德是通过武术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一种高尚精神品质。它指导着习武者为人处事而成为一种道德规范,实际是综合了道德标准和精神价值而产生出来的美学观念,也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中华武术长久不衰。

猜你喜欢
武者习武武德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飞檐走壁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
习武的终极目标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