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礼超,仇青梅,范琪欣,邱定康,艾安丽
粤北民族地区范围。包括韶关市和清远市,其中韶关涵盖两市、三区、四县,清远管辖五个县,辖区内共有瑶族自治县、瑶族壮族自治县三个。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缘地区,相对贫穷,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重点帮扶的对象。
粤北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受限,工业不发达,相比于珠江三角洲而言,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充分,无论是社会发展、经济水平以及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均落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体育设施缺乏,体育专业教师欠缺,居民体育意识薄弱,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是需要精准扶贫的典型区域。
场地器材扶贫。自从习近平书记2013年在湖南湘西提出“精准扶贫”以来,体育扶贫从最初的边缘化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体育在文化教育、健身健康、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粤北民族地区学校场地器材简陋,师资缺乏等现状,扶贫工作一直在持续。扶贫工作从最初的场地缺失,面对青少年体质连年下降的现实,顺应国家出台的关于强化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以及“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除了政府的积极作为,还有一些基金组织、公益机构纷纷对其进行帮扶,主要是器材的赞助。
师资队伍扶贫。依据贫困理论,粤北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表现在数量上不足,教学质量上不高。粤北民族地区经济条件落后,体育师资受到教师总体编制限制。专职体育教师总体受限,表现优秀的教师往往被市级或者珠江三角洲“挖走”,体育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开齐开足体育课常常无法落地,新课程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无法落地。缺乏体育教师的学校,常常求助于地方高校,支援他们的教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义教队”对其进行帮扶。
民族体育,通过前人对“民族”的定义,学界基本上认为民族又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体育即指原始民族体育、古代民族体育、近代民族体育和现代民族体育,而狭义的民族体育则是特指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民族体育(主要是指近现代民族体育)。通常我们所指的民族体育应该是其狭义,即,“近现代一个民族所独有的,反映并承载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该民族所创造和享用的一种特殊体育文化。”[1]粤北民族地区民众在长期与客家文化、现代文化的互动中,已经逐渐被现代化,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被同化,民族体育也不例外。
民族体育文化通过少数民族体育赛事进行传承。广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分别是粤北民族地区的韶关、清远两市承办过,在瑶族村落流行的长鼓舞,在少数民族村落流行的陀螺,花炮等,已经散落民间。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些民族项目以民间艺术的形式进行传播。由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民族体育被冷落。有些被申请为非遗的项目,在政府部门推动下进行传承。因为政府部门将其归为体育部门管理和文化部门管理,归属不同,命运不一,传统的民族文化传统正在遗失。
思想是认知的直接体现。长期以来,扶贫精准工作主要集中于教育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旅游精准扶贫、金融精准扶贫等领域,着眼于经济层面的精准扶贫政策,体育的文化作用、经济作用、健身作用、旅游作用尚未被重视,过去体育被认为是“有钱有闲”人的专利。贫困人口疲于奔命,为生计奔波、劳作,长期忽视体育锻炼的作用,加之过去对体育人的误解,“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事业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属于我国“举国体制”下的桎梏,未能激发体育的活力。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由于人们长期对体育认知局限,未能认清体育的文化传承、健康促进、产业发展、全面育人、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与功效,因此在精准扶贫帮扶上不能对粤北民族地区民众进行精准识别对象,精准帮扶策略,更不可能有精准扶贫考评机制。
制度是精准扶贫攻坚的根本保障。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党中央对精准扶贫做了战略部署,各地围绕着扶贫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发力。比如各地制定了关于养老金上调,2019年甚至有两会代表提出了减税降费建议并在在广东省率先实施。由于对体育精准扶贫认知的无视、忽视和轻视,造成精准扶贫中只关注快速让农民致富的经济扶贫,忽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源,没有制定相关的体育精准扶贫制度和发展路径。在体育精准扶贫过程中,缺乏制度保证,因此,体育精准扶贫虚化。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社会竞争的需要,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关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过去第一产业比重过重的情形,实时扩大第三产业比例,改变传统经济结构中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状态。粤北民族地区毗邻珠江三角洲,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率先在经济发展地区进行,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粤北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场馆设施简陋,无法举办高规格、大型的体育赛事,无法发展现代体育产业。
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体育不仅具有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强身健体、调适心理的本质功能,在延年益寿、提高生活生命质量上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防病祛病的有效手段。针对民族地区的扶贫,主要精准识别致贫的原因,找到根源,从源头上进行阻止和帮扶。摈弃传统思想观点,充分认识到贫困的多维因素,开拓“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健康”“体育+产业”“体育+旅游”的多渠道思路。
2015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要通过多种方略来实现精准扶贫。体育精准扶贫是健康扶贫的有效补充,是经济扶贫的重要手段,是文化扶贫的内在表现,是产业扶贫的有利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到达国际标准”,但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落地实施还需要根据各地域的经济、人文风俗等制定因地制宜地策略。目前需要加大民族地区体育精准扶贫法律法规制定,却建立考评机制。
粤北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在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出现于汉族同质化趋势,需要加大对粤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利用、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灿烂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心凝聚的纽带。传承传统文化,可以顺应时代发展形式,再造“传统社区”,开发旅游资源,借用户外资源,开发粤北地域特有的古道,建设特色体育小镇,开发定向越野、户外运动等新型体育休闲运动,满足人们健身休闲的需要,为粤北民族地区民族的脱贫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