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钧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南 长沙 410016)
促进就业是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目的,这要求高职院校的各学科教学目标不能仅局限于学生熟练掌握课程教材知识,而要更加注重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和创新体育课程,将素质教育及专业实用性等因素充分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中,以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健身性,这也是体育课程与其他各类学科有所区别的最显著特点,且该特征并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教育部及政府相关部门曾多次提出,学校教育工作应以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要指导思想,这是对我国学校教育多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有效促进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现代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性下降更加充分体现出高校体育的健身性特征。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是社会文化与身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修身养性及育德教化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当前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体育肯定要逐步突破单一的健身及体育技能传授功能,充分体现出学校教育的人文特征。
娱乐性也是当前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之一。音乐的旋律是音乐魅力所在,舞蹈的节奏是舞蹈魅力所在,而体育的娱乐性则是体育的魅力所在。现阶段的学校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娱乐性不足。娱乐性不足的学校体育没有生命力,难以从根本上融入学生的生活。
娱乐性是学校体育的魅力所在,而学校体育的娱乐性特征主要蕴藏于其竞技性之内,且体育的人文性特征也基本源于体育的竞技性特征。因此,如果现代体育丧失了竞技性特征,体育的存在价值就无从谈起。
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人格特征,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学校体育应立足于教育主体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大力促进学生体育特长与爱好的形成与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大学生充分认知到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优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同时,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思想为高职体育教学评价提供现代化的方式方法,将体育精神与人本主义有效结合,将大学生置于体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内,由此形成新型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在注重大学生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的同时,还进一步开发学生接受和运用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后续的体育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并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其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其自身健康水平。同时,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还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其全方位发展。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但要充分掌握体育课程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运用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想发展为实用性人才,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持续增加知识储备,并培养自身形成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
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认同和运用的重要理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必须顺利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合理改革和创新体育课程的内容及形式等相关内容,促使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获得各种体育教学素材。同时,这些体育活动蕴含深刻的体育文化内涵和魅力,还具有相应的体育锻炼价值。以往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通常是体育专业人士从体育锻炼的价值出发,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具体条件而制订。而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体育运动及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也在持续发生变化,尤其是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等体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当前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高职院校体育的教学目标也逐步拓展到发展娱乐体育技能等方面,统一的系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必然面临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内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特长爱好,促使大学生在体育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所需的体育内容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主要趋势。只有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才能有效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探寻和研究体育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且让大学生在自己所选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充分感受体育的魅力,进而从源头上改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厌学问题。所以,应加大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力度,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粗放式教学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娱乐性和科学性的体育教学形式应用相对较少,高职院校大学生很难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因此,在具有一定课时限制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从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的项目着手,进行合理调整。例如,可将田径运动中的部分项目作为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辅助内容,而将中长跑项目作为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主要项目。在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以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每个项目安排1位体育教师,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将学生分流,实行单元轮换的方式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方法的采用以学以致用为最终目的,有效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结构优化过程中,应逐步转变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从侧重于体育技能水平的提升转向重视体育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从教师主导教学转向学生主动学习,将教学方法从以往的经验教学转向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将教学场所从课堂转向课外讲座和课外比赛等。
以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绝对公平性,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大学生身体素质量化评价标准的过度强调,以及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绝对公平性的追求,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导致大学生在实际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一直以体育考试内容及标准为唯一学习任务,是应试教育的深刻体现。因此,高职院校在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时,应坚持相对性和动态性原则。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体育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间相对差距的横向评价、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过程的纵向差距评价、学生的努力程度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高职院校应在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3.4.1 不断更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的前提是教学理念的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大多由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总结而成。对此,高职院校应从各方面着手,加大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充分开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价值。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可以说是高职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机会,体育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体育参与意识与终身体育意识,努力提升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深入挖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3.4.2 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高度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开发其自身潜力,帮助其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高职院校应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个性及其独立人格的全面发展,会促进其更加积极主动地致力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
3.4.3 将体育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效融合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合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不断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从而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具体来讲,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综合考虑大学生的体育爱好,将素质教育合理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营造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以促进高职大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达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对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增强高职大学生综合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把握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时代特征,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中的作用,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和创新,并有效转变体育教学思想和观念,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