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卫东 江西警察学院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推进,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全新要求,要求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而人文精神的思想内涵正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故而将其渗透到体育教学训练当中势在必行。因此,应如何实现人文精神与体育教学训练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体育教师所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我的一种关怀,也是人类对中国历史发展遗留下来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一种高度珍视,具体表现为对精神文化的一种维护、追求和尊重,对一切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肯定和塑造,是辅助人类实现精神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人文精神是具有一定独特性的精神文化,也是体现人文发展的根本所在。而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类个体价值,尊重人类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也正因如此,人文精神逐渐渗透到我国体育教学训练的各个角落当中,并成为体育教学训练的改革方向,也是推动体育教学训练进步的关键措施。
人文精神视域下的体育教学训练方法要趋于多元化,要注重吸引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当中。首先,相关体育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来进行创新教学训练方法,积极采取新型教学手段来的丰富体育教学训练方式,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式的体育教学训练方式、模块式的教学方式等,让体育教学训练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在创新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时,应注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教学核心,围绕学生开展体育教学训练活动,以此确保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体现。其次,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落实“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体育技巧的传授以及训练,还要告诉学生这些体育动作的来源、意义和价值等相关知识,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了解和认知。
拥有完善的体育教学训练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人文精神视域下体育教学训练的开展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完善体育教学训练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为体育教学训练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首先,学校在完善体育教学训练体系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将人文精神的内涵渗透到教学体制当中,使人文精神全面渗透到体育教学训练的各个角落当中。同时,应完善体育教学训练评价机制,要以人文精神为评价基准,全面考核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其次,体育教学训练内容的制定也需要从多个方向进行考虑,要在已明确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制定以人文精神为内容的体育教学训练内容,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此过程中,相关体育教师可采取分模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所需要学习的体育教学训练内容,这样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的同时,实现“因材施教”教育意义。
首先,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应时刻关注学生对体育教学训练的态度以及想法,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告知学生体育训练对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若是发现学生对体育教学训练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态度,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纠正这种不良心理,正确引导学生体育训练态度。其次,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三观形成、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而学校应从此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具有人文精神、体育精神的校园文化。可在校园版报中、校园广播中、网络校园教学平台中大力宣传、推广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使体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要性。最后,体育教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组织一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校园足球大赛、篮球大赛、拔河比赛等等,使学生通过参加这种趣味、竞赛的体育教学活动来体会到人文精神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为其树立终身运动的精神思想。
总而言之,将人文精神作为创新体育教学训练的主要途径之一,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还可全面能提高体育教学训练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优势,加快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渗透,争取早日实现高质量、高效果的体育教学训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