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山东科技大学
大学生课余时间充沛,合理规划课余时间需要高校的发挥积极引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愈加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必须进行体育选项课的模式改革[1]。篮球运动普及广泛,是具有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之一,实施要求不高且运动强度适宜,因此,在高校选修课程中,篮球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随着篮球选项课程的大力开展,篮球课程要求也更加专业、严格,师资设备、教学模式、创意兴趣等都列入高校选项课必须考察的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篮球课余活动场地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问题。一是学校扩招引起大学生数量剧增,篮球场配套建设超负荷,导致大多数时候大学生没有课余活动的篮球场地。并且,大多数篮球场地建设不规范,地板采用水泥混凝土为主,篮球运动需要许多弹跳运动得以完成,水泥地板容易造成学生关节软组织、膝关节等的损伤[2]。二是大学生课外篮球活动时间具有集中性特点。每日下午三点到晚八点是篮球场运动高峰期,场地资源出现阶段性紧张,也容易发生学生矛盾。三是室内篮球场地资源较少,连续的恶劣极端天气造成运动的中断。
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已出台高校教师薪资待遇新政策,体育教育收入有所增加,但教育行业仍然整体薪资待遇偏低。教师群体强调园丁奉献精神,但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仍影响到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甚至流失优秀师资人才[3]。此外,现今各大高校内缺少针对篮球方向的具备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多采用外聘方式获得教师资源。这使得课外篮球活动缺少篮球专业教师队伍的组织和指导,活动难以进行。
相关调查中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篮球活动运动文化历史深厚,活动发展迅速,得到了高校管理层的重视和学生的高度响应、积极参与[4]。高校校内篮球运动整体活动环境良好,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利于高校课余篮球活动的可持续组织举办和良性循环发展。
有效实施课余篮球活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场地资源是基础条件。首先,增加学校基建经费,扩展资金渠道。在合法允许的情况下,有效吸纳部分社会来源资金投入到篮球场场地设施的建设中去。其次,翻新、维护、改善现有篮球场地资源,增加场地利用率。有效配置篮球运动设施,加设照明路灯、搭建户外棚等大力改善篮球场地环境。合理规划和扩宽篮球场开放活动时间,提高篮球设施利用率。第三,合理设计、规划新建校区和运动场地,强调学生便利性为核心。第四,调整现有篮球运动教学场馆资源的管理模式,采用预约排期、专设专用场地等方式充分利用篮球场馆资源,使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外篮球活动中来。
建立相关课外活动规章制度,是课外篮球活动长久地、有秩序地、有成效地开展的重要保障。开展课外篮球活动的最大难题是缺乏专业教师人才的有效组织和指导。因此,教育组织机构应制定相关的制度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确保课余篮球活动项目的顺利推进。首先,要提高对课余活动的思想认识。各级领导及教师群体要重视校内课余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积极参与课余篮球活动。第二,要划分各部门权责。校级、院系、班级篮球协会与篮球俱乐部、篮球校队、组织团委等师生应充分参与活动的规划与组织,支持课余篮球活动。第三,制度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作评价制度。学校职能部门要制定针对性的课外篮球活动组织和指导教师方案,采取激励措施,将业绩考核、课程评价、薪酬待遇等纳入评价方案内,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外篮球活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加强专业篮球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有利于为校内提供稳定的篮球专业指导工作。
切实做好课外篮球项目的宣传工作,为课外篮球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这对高校课外篮球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积极打造校内篮球文化环境,触发篮球运动热潮,最直接、有效地带动学生参与篮球活动。宣传内容要灵活、趣味、多元,弘扬篮球体育精神。首先,充分利多各种渠道资源,加大篮球知识宣传力度,营造校园篮球文化氛围。高校机构极力推广篮球运动价值、基础知识、赛事活动、篮球明星校访等文化宣传活动。第二,定期组织开展校内篮球类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丰富校内体育文化生活。第三,调动教师群体对课外篮球活动的参与度,以教师做榜样带动学生积极性,增进师生课外互动。
综上所述,高校开设篮球选项课的发展前景良好,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学术价值。篮球选项课的开设目的在于对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作积极的校方责任引导,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形成积极向上、朝气活力的学习与运动平衡的校园氛围。高校积极推行课余篮球活动项目有利于为国家、党和政府培育素质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力的社会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