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捷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网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越来越普及,支持和参与网球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国网球女子金花们在国际赛事中的出色表现,使得近年来网球运动在我国特别火爆。但是伴随着李娜等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退役,我国的网球水平有所下降,新一代网球运动员缺少独当一面的优秀运动员。较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相比,男子网球运动员水平更是有待提高,男子网球运动员在世界排名中没有挺进前100名的。由此看来,中国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显得异常关键,选择科学合理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十分关键。本文在分析国内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各种培养模式,思考与国外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探索更有利于我国网球运动员发展的培养模式。
1.1 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专业队培养模式
专业队培养模式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运动员培养模式,目前我国专业队以省级和国家级占主导,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资金相对雄厚,硬件设施比较完善,并且教练员水平也相对较高。球员的训练、参赛、经费使用和奖金分配等都是由网球管理中心或国家队统一管理。在这一培养模式下,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对运动员进行资源、资金、训练团队等多方面的支持,使运动员没有经济负担。运动员受伤或者状态不好时的压力小,不用担心要赢得比赛去支付自己的团队。更有利于运动动员在双打项目和团体项目中取得好成绩。
但这种大批培养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的模式也存在不足,如受场地、器材、训练经费等条件限制,每名网球运动员享受训练的机会并不均等,能够得到教练重视的只有少数运动员。而且这种培养也是很现实的,一旦运动员由于训练或是比赛受了很严重的伤,即便恢复也很难达到高的竞技水平,进而被忽略或淘汰,他们的出路也十分的狭窄。
1.2 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网球学校培养模式
网球学校培养模式,这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在国外办得很火热,在我国也已经逐渐兴起,但由于多种原因,这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难,中国的网球学校有国家投入的网球学校,还有企业和个人投入的网球学校,他们虽然都是为国家培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但是办学的目的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网球学校学生的出路是为专业队输送人才或者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校进行学习。
总的来说,我国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网球学校培养较国外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与其运行管理机制脱不了关系,在网球学校培养的青少年大多走职业化发展道路,家长容易出现急于求成的心态,一旦孩子在网球学校里不能很快的进步家长便可能给孩子另谋出路,这也无形之中给网球学校的教练施加压力,网球学校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营,就要让孩子们尽早出成绩,教练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采用一些有背青少年运动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训练方法,这就很有可能造成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不利于运动员的长远发展。而且,接受了网球学校的教学模式,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家长也有担心,孩子的功课一旦落下以后就很难追上了。当然,网球学校发展缓慢的责任不能推给家长。如果我们能够完善网球学校的管理体系;提升教练员的专业化水平;做到专业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有机结合;重视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网球学校的发展定会大有改观,为国家队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注入新鲜的血液。
1.3 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个体家庭培养模式
国外的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很多都是由个体家庭培养出来的,其中成功的例子主要有西班牙的纳达尔以及美国的威廉姆斯姐妹等人。这些家庭培养出的优秀网球运动员其家庭的这种体育氛围是不言而喻的,对青少年网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也是相当高的,而且其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很好,能够负担得起孩子参与网球训练所必须的经费开支。
但是,这种个体家庭培养模式在我国还未得到普及,其一是青少年的网球训练需要花费巨额的开支,对于大多数家庭还是很难负担的,而且,大多数家庭都很难保证陪着孩子长时间的训练。其二是中国家庭的意识观念与国外家庭有区别,中国的家长更加地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出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家长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孩子的学业上,而把网球运动只当做是孩子的一种业余爱好。其三是优秀的网球教练大多服务于国家队、省队,个体家庭很难找到专业水平十分高的教练,家庭只能从学校或俱乐部请网球教练对自家孩子进行网球培训,但这些教练的水平有限,青少年很难达到很高的竞技体育要求。以上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个体家庭培养模式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国外的个体家庭培养下,是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网球运动员的,我们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启发,这样也许个体家庭的培养在我国才会有所发展。
1.4 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社会力量培养模式
社会力量培养模式在我国主要是指通过一些企业和俱乐部培养网球青少年后备人才,某些企业或公司,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发现了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苗子”并签下合约。合约规定运动员成功之前所需的所有经费由经纪人或公司负担,成功之后合约双方共同分享奖金和广告收入等。在国外,经纪公司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一股重要社会力量。这种经纪公司可以和任何年龄阶段的网球选手展开合作,但前提是选手必须足够优秀并具有开发潜力。例如莎拉波娃在她l0岁时获得IMG赞助摆脱贫困,开始迅速成长。总的来说,我国的部分企业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资金支持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社会力量培养模式的作用还是很薄弱的,好多俱乐部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1.5 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单飞培养模式
单飞培养模式是我国近几年提出并被大众所熟知的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这种运动员培养模式首先在网球运动上得到了实践的检验。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网球管理中心决定,对条件成熟的网球运动员李娜、郑洁、彭帅和晏子实行单飞政策。单飞后的网球金花们也不负众望,尤其是李娜,法网夺冠后创造了历史,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这是金花们个人的成功,更是国家的一次胜利,同时也是单飞模式的成功。但是,单飞模式只是在网球运动有实践,其他运动项目还没什么经验。
单飞培养模式有其独有的特点,它要求网球运动员自己组织训练、自己做主参与比赛、自己负责比赛的成败并且负责比赛的盈利和亏损,这些都是根据网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自己抉择,不受任何限制,网球运动员单飞后需要自己处理所有的相关事宜。但是单飞后网球运动员仍需无条件地代表国家参加联合会杯等重大赛事。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网球运动员参与比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网球运动员能够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运动员也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运动员的培养成本很高,如果成绩不好则会将前期投入血本无归。同时,运动员要考虑的事情也多了,如选择教练、组建自己的团队等等都将分散他们的精力。每个网球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教练团队和经营团队,这就是目前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普遍生存模式。
单飞培养模式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值得考虑的是,这一模式是否适合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这种单飞培养模式如果与我国的专业队培养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也许会更能发挥其优势作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发展的初期需要国家在资金、教练等方面的支持,待运动员发展成熟,应该给予其足够的发展空间。
国外青少年网球选手大多选择的是完全职业化的道路,多以家庭培养模式为主,这种模式采用的是完全的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负盈亏。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员在一年内都要奔波在各个赛事之间以争取高额的奖金和出色的排名,在他们心目中,赢取四大满贯赛事的金牌要远远超过奥运会冠军的头衔。国外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很多都是由个体家庭培养出来的,其中比较成功的例子主要有西班牙的纳达尔以及美国的威廉姆斯姐妹等人。有趣的是,纳达尔的教练一直都是由他的叔叔担任,威廉姆斯姐妹的教练主要是有她们的父亲担任,而且他们的经纪人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家庭成员。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共同的特点:①他们都有过人的运动天赋。纳达尔以意志顽强著称,而顽强的意志是以充沛的体力作保证的,我们在比赛中会经常看到,纳达尔快速地由左区跑到右区,又从底线跑到前场,正是纳达尔这种不知疲倦的奔跑才让他摧毁了无数的对手。威廉姆斯姐妹则以她们的力量改变了整个女子网坛,使得女子比赛更趋向于男性化。②需要良好的训练环境。纳达尔有他的父亲作为财政后盾,这样他更容易全身心投入训练和比赛中去。威廉姆斯姐妹来自美国贫困的黑人家庭,但美国社会体育很发达,有许多免费网球场供大众使用。③大量的青少年赛事为他们积累了经验。西班牙和美国都是世界上的网球强国,拥有最多的网球人口,而针对各群体举行的比赛类型和数量也很多,这就为各年龄段的球员提供了合适和充足的锻炼机会,这也为他们的技战术提高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国外形形色色的网球学校在当今职业网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是网球新秀成长的摇篮,还是许多名将的训练基地。放眼职业网坛,有网校训练经历的并不在少数。例如阿加西、莎拉波娃 、扬科维奇等都曾在美国尼克网校进行长期学习和训练。
在国外,国家对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为普通大众创造学习网球的环境,例如美国在国内修建了不计其数的公共网球场,利用周末也常举办各种社区比赛以切磋技术。大力培养网球青少年精英,通常有两种方式:①成立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心。②一些网球不太发达的国家会出资将一些有潜力的青少年送到一些网球运动较强的国家去深造。例如俄罗斯就曾经将大批网球运动员送到西班牙学习。
3.1 在我国,专业队培养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主要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对运动员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是我国网球竞技体育发展和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进一步发展。
3.2 我国的网球学校培养模式基础薄弱,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青少年运动员管理体制,但网球学校的科学管理又是网球后备人才选拔的重要保障。
3.3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个体家庭培养模式表现不积极,大部分家长更侧重于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而把网球运动当做是孩子的一项业余体育爱好。
3.4 网球运动员单飞培养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但对于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可能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单飞培养模式与专业队培养模式的有机结合也许更有利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长远发展。
3.5 国外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以个体家庭培养为主,国家的支持和网球学校的培养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
网球运动发展需要关注后备人才的培养,以防出现人才断层,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发展需要得到国家、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同时,不要忽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对于专业队培养模式下的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国家可以建议并帮助其实行单飞,为其挑选、配备团队。借鉴国外先进培养模式和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国情,在国家管理体制的大背景下制订适合我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要注重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形成国家队、省队、网球学校、家庭这样一个人才选拔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