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强省建设

2019-11-25 01:25郭玉兰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转型发展山西

郭玉兰

〔摘要〕 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大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山西省在全域旅游建设中,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为支撑,以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为重点,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以全域旅游创建为契机,将山西建成文化旅游强省,一方面要在打造三大旅游板块基础上再打造三大新旅游板块,即晋中城市旅游板块、晋南旅游板块、创意旅游板块,另一方面要在全域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服务等方面对标一流再发展。山西旅游业发展的成功探索启示人们,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应在全部门配合、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全需求满足、全过程服务等方面发力,坚持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全域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山西;全域旅游;文化旅游强省;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5-0065-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大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旅游业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深刻变革,不仅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一定区域内其他各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的需求。山西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应紧紧抓住全域旅游发展这一契机,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

一、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是山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需要

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在深入研究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制定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这一发展目标既坚持了全域化引领、融合化发展、项目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国际化标准的基本原则,又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山西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一)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是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赋予山西的责任

从全域内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来看,山西具备成为文化旅游强省的现实基础。近年来,山西文化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其拥有的资源禀赋并不相符,“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市场”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山西不仅仅只有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大文化旅游品牌驰名中外、享誉全球,还有一些历史文化资源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如关帝庙和关公文化、尧庙和尧舜文化等。这些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国内享有顶级特殊地位,有的是全国独有的特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山西关帝庙的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武圣关公是与文圣孔子齐名的中华民族的两大圣人之一,身处关公故里的山西关帝庙应当建设成为5A级景区,但目前山西关帝庙及关公文化的文化旅游开发状况与山东孔庙及孔子文化的文化旅游开发水平难以相提并论。这既是山西文化旅游进一步开发的潜在空间,也是山西文化旅游对标一流的差距所在。

(二)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是山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路径

文化和旅游在地區对外开放中具有特殊作用。文化和旅游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用文化和旅游作为对外开放的先锋容易打开局面,可以为其他方面的对外开放树立形象、打好基础,特别是全域旅游为改善地区营商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文化旅游是山西的发展长项之一,也是山西对外开放的一个得力平台,山西文化旅游发展对标一流可以为山西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三)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是山西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

文化旅游特别是全域旅游应当在山西转型发展中建功立业,为山西转型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旅游业是涉及众多产业发展的高度综合性产业,文化和旅游部门经过机构改革之后对于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当今的文化和旅游业已经是一个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广阔领域,并兼具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的特殊优势门类,文化和旅游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刚性需求,全域旅游不仅为文化和旅游业创造了发展机遇,更为全社会带来了发展机遇。我们对于文化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深度决定着文化旅游业在山西转型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对标一流,把山西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强省,能够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的山西实践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全域旅游发展中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实践。与此同时,山西省也在实践中进行了不断探索,提出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3月召开的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开创山西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任务,并强调要发挥全域旅游的导向性作用。

(一)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支撑山西全域旅游建设

在山西省2017年旅游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新的文化旅游品牌战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基本上覆盖了山西省境内的主要区域,举全省之力打造三大旅游板块是山西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本构成和主要亮点,同时也是山西省加快构建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是山西省文化旅游业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指导下发展方式的一次跃升,是针对山西文化旅游业长期存在的点分散、线路短、面太小等问题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部署。三大旅游板块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作用,既是对旅游资源的一个大整合,也是对文化资源的一个大整合,集中体现了一种系统性的集成整合效应,而这正是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要求。山西省委省政府对于三大旅游板块高度重视,高标准规划,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规划研究单位精心编制了《三大旅游板块规划纲要》,坚持路网先行,以全长3 778.9公里的黄河一号公路、长城一号公路、太行一号公路三条国家旅游专用干线公路为突破口,规划建设全长8 319.1公里的连接旅游景点景区的旅游路网格局,做到了景景通、城景通,三大旅游板块的路网建设为山西全域旅游建设提供了必需的基础设施。

(二)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促进全域旅游建设

山西省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对于山西而言,乡村旅游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且是三大旅游板块的重要支撑,为此,山西省制定了《山西省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和《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标准》(试行)。2019年4月召开的山西省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将乡村旅游作为重点抓手,把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路径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乡村旅游全产业链,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山西省从本省实际出发,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细分,把乡村旅游具体分为观光休闲型乡村旅游、文物古建型乡村旅游、红色文化型乡村旅游、生态康养型乡村旅游、农俗体验型乡村旅游等十个类型。

山西的乡村旅游是和旅游扶贫紧密结合的,旅游扶贫是山西乡村旅游的重头戏,也是山西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特色。2018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工作方案(2018-2020)》要求:未来三年山西将聚焦“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贫困地区,打造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2018年至2020年,三年内每年建设100个左右旅游扶贫示范村,到2020年建成300个左右旅游扶贫示范村,基本建成完整的山西旅游扶贫产业体系。2019年,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等级划分与评价》和《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基本要求与评价》,为首批100家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评定提供了标准,并通过严格的评选,推出了山西首批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由省政府命名乡村旅游示范村在全国是首创,也是山西全域旅游建设中的亮点,把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结合起来是山西的一条成功经验,把旅游扶贫和全域旅游结合起来更是山西的又一个成功实践。

三、在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中建设文化旅游强省

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理论新实践。近年来山西的全域旅游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处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对标一流,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山西的全域旅游建设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需要进一步找准发力点。

一方面,应在以往三大旅游板块基础上再打造三大新旅游板块。山西目前正在进行的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发展态势良好,由过去的景点景区建设拓展到旅游板块建设,为山西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体现了发展的战略思维。太行旅游板块主要在晋东南,长城旅游板块主要在晋西北,黄河旅游板块贯穿全省,构架起了全省文化旅游的整体框架。但总体来看,仍有几点不足:一是省会核心城市太原以及同城化进程中的晋中市对于山西整个旅游框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山西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晋南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块对资源依赖仍然较多,缺少创意板块。所以,山西应当再打造三大旅游板块,即太原晋中城市旅游板块、晋南旅游板块、创意旅游板块。旅游资源并非仅限于山水和文化,现代旅游特别是全域旅游中城市旅游的价值正在显现,将城市纳入旅游板块可以促进旅游的全面发展。晋南不仅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密集,而且在山西省内有生态环境优势,该板块的建设能够很好地助力其他几大旅游板块的建设。同时,山西还可以探索在部分旅游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如煤炭资源枯竭县,将其打造成文化旅游创意试验区。

另一方面,山西应学习其他旅游发展先进省市的经验,结合本省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在对标一流上下功夫。

一是全域旅游对标一流。山西的全域旅游建设应当积极向全域旅游建设先进省份学习看齐,只有对标全域旅游一流省份才能更好地推进山西全域旅游建设。山西全域旅游建设可以以海南省、河北省为标杆。海南省是国家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唯一一个以全省区域进入试点的省份,虽然山西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无法与海南省相比,但其建设全域旅游的很多做法和经验都值得山西学习借鉴。邻省河北提出全面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目前已跻身全国旅游第一方阵,实现了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河北省的全域旅游发展值得山西借鉴。

二是文化旅游对标一流。历史文化旅游是山西的优势优质门类,是山西发展的最早最成熟的门类。总体来看,山西的文化旅游与全国文化旅游先进省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仍需对标一流迎头赶上。山西文化旅游存在着文化资源密集、同质同类资源较多等特点,容易带来旅游活动中的重复、单调甚至枯燥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把游客的旅游享受变成了“传统文化培训”。解决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对标一流,以促进产业融合、门类融合。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融合可以向丽江学习,文化旅游和商業旅游融合可以向港澳学习,文化旅游和文体旅游融合可以向北上广学习,促进山西文化旅游的新发展。

三是生态旅游对标一流。生态旅游是目前旅游业中最受追捧的门类,也是关键性潜力门类,可以带动其他旅游门类的发展。山西的生态旅游以前是短板弱项,现在发展很快,特别是左权、右玉、太原西山三个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的设立,深受游客们的欢迎。对标一流,生态旅游应当不局限于山水之间,也不局限于景点景区,其势必会对全省的生态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山西先天生态条件无法与海南相比,但山西的生态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改善,为全域旅游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山西还应当加强城市生态旅游,厦门、大连等城市都是首先以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条件为旅游吸引力的,山西省朔州市也打出了“中国北欧”的生态牌,山西还有更多的以生态为旅游吸引力的城市有待开发。

四是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对标一流。乡村旅游应当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多样的模式、更成熟的产业支撑、更高的收入回报和更多贡献。山西乡村旅游发展目前仍然存在着有旅游无特色、有特色无产业、有产业无链条、有链条未延伸、缺少产业依托等问题。一方面旅游扶贫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旅游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未能实现产业联动。为此,山西应当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把乡村旅游真正和农村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对标一流搞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如新疆乡村旅游的薰衣草旅游经济模式,把旅游观赏做成了产业链条;浙江绍兴棠棣村的兰花经济旅游特色,把旅游道路变成了乡村振兴之路;陕西省的乡村旅游特色,把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旅游产业之中;等等。就山西来看,可以做成特色产业链条的乡村旅游资源也有不少,如大同的萱草(黄花菜)产业链、晋城的连翘产业链、临汾的油用牡丹产业链等,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其成为山西乡村旅游的产业支撑。

五是红色旅游对标一流。红色旅游是中国特色的旅游门类,是我们党把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创新。山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的开发力度、开发规模、开发水准等都还有待提高。山西武乡、左权的八路军总部是山西红色旅游的龙头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但红色研学旅游发展还不够充分。如太行干部学院的培训规模与邻省河南的红旗渠干部学院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山西的太行干部学院、右玉干部学院等要积极對标一流,向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不仅要增加培训人数,而且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发展红色旅游要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关系,合理开发红色旅游,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作用,在政策、纪律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研学旅游。

六是优质景区数量对标一流。山西最多时曾经拥有八家5A级景区,目前仅有七家5A级景区,但这一数量与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相比仍然不相称,应当发展更多的5A级景区。尧庙、关帝庙,特别是武乡的八路军总部等景点,都具备建设5A级景区的实力和分量。山西应当在转型项目建设中更多地增加重大文化旅游工程项目,如5A级景区的立项和建设。在5A级景区建设方面山西也应当对标一流,如江苏省是全国5A级景区最多的省份,多达23家,是山西的三倍多。囿于财力不足,山西的景区建设往往是核心景区较好,但配套设施不足,甚至较为落后,这是山西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山西5A级景区相对较少的重要原因。因此,山西省应大力推进景区建设,增加5A级景区数量。

七是旅游创意对标一流。提高山西文旅融合竞争力的关键是处理好资源和创意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加旅游就等于资源加创意。著名作家张贤亮创办的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变荒凉为财富,用创意解决了文化旅游资源缺乏与发展落后的难题,河南省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主题旅游公园用创意解决了房地产开发与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难题,这些都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例子。山西文化旅游发展之长在文化资源,之短在文化创意,对标一流,应当向文化创意先进省份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学习,用创意为山西文化旅游插上腾飞的翅膀。

八是旅游服务对标一流。旅游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旅游服务“软实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和缓解旅游基础设施“硬实力”不足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山西需要提升的旅游服务“软实力”空间很大,比如来山西旅游的游客,有时抱怨的不是山西的旅游公路质量,而是山西的旅游公路缺少足够明确的指示牌;再如山西的酒店一般硬件设施并不落后,但酒店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山西在旅游板块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重旅游服务的及时跟进,努力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四、多措并举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一个创新性的实践,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地方正在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有的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山西省的全域旅游实践探索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其他省份加快全域旅游创建步伐、提高全域旅游质量提供有效借鉴。

(一)各部门配合建设全域旅游

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仅凭文化和旅游业单个部门和系统是难以完成的,需要一定区域内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首先,要强化执行力。应从工作实际出发,把关系到全面工作的全域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践证明,文化旅游业是一个“一业兴百业兴”的关键行业,全域旅游示范区各创建单位所属的各省市县,应当把全域旅游建设作为“一把手”亲自抓的重点工作。其次,要强化协调力。可在省市县有关分管领导的主持下通过一些具体工作举措,如文化和旅游工作联席会议、通风会议、协调会议等,将所涉及的主要部门集合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全域旅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全产业融合建设全域旅游

构建全域旅游格局需要在操作性上下真功夫,其中主要是产业层面的操作。山西省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成效突出的关键,就在于实现了文化旅游部门与农业林业部门的成功对接。全域旅游应当是从乡村到城市的全域发展,限于文章篇幅,笔者在此仅探讨城市全域旅游的产业融合。

城市全域旅游应当建立文化旅游业和商业融合发展模式。从整个消费的人口结构来看,旅游消费的主力是城市人口,城市生活应用最多的又是商业,所以借商业之力来发展文化旅游是建设城市全域旅游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的大型商场内,影院、餐饮等早已普及,一些新建大型商场内通常还建有供少年儿童室内参观、娱乐、体验的场馆,如室内溜冰场、游泳馆、海洋馆等,这些场馆实际上已具备了文化和旅游的功能。这些场馆的客流量甚至超过了单纯从事服装或其他商业生意的店铺,不少人周末和节假日进商场不是为了购买衣服,而是为了进行和旅游功能类似的文化娱乐体验,这是现代城市人口消费的一个新趋势。

与现代商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城市全域旅游的一种新模式。在具体操作途径上可尝试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可把旅行社直接融进商场店铺,让店铺兼有旅行社功能,让青少年在购买所追捧的服装品牌的同时,延伸消费参加如Adidas品牌之旅、Nike品牌之旅。二是可把连锁超市、便利店、连锁药店以及健康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生产厂家融入旅游服务网络,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旅游活动,使旅游内容更丰富、要素更完善、特色更鲜明。三是应进一步发挥餐饮业在城市全域旅游中的作用。餐饮业在城市商业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何让餐饮业在城市全域旅游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建设城市全域旅游的重要一环。

(三)全社会参与建设全域旅游

构建全域旅游格局需要在全社会普及“人人都是旅游专家”“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新理念,让人们真正懂得全域旅游并从中真正获益。当前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但在城市中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为此,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在城市中也可探索“社区旅游”“街区旅游”等新的旅游模式,使其如同乡村旅游一般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支点。

一方面,特色街区是建设城市全域旅游的基础。我们可借鉴乡村旅游发展中首先对乡村干部进行培训的经验,也可学习借鉴国外社区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对街道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全域旅游培训,再由他们去影响和带动辖区内市民。一些存有文物古迹的老街老巷可以此为资源和特色开发街区旅游,新建街区无此优势也可通过新创意创造出旅游价值。

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以及科技发展为城市全域旅游提供了条件。现代服务业以及科技发展为文化旅游创意提供了便利条件,各地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设计出酒吧街区、茶馆街区、灯光秀街区、广场舞街区、立体画街区,甚至是微信表情街区、抖音娱乐街区等,各地还可结合本地特色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地方酒文化街区、特色产品街区、名人街区等。城市居民既是全域旅游的建设者也是全域旅游的受益者,城市全域旅游建设带来的不仅是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而是整个城市的进步和形象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促进就业,使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旅游带来的好处。

(四)全需求满足建设全域旅游

中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已经成为普通中国人的“刚需”。事实上,除去费用问题,中国人还有很多旅游需求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得到满足,如长假不足,小长假和周末双休日的休假时间碎片化,老年人想旅游无人陪伴,旅游登记手续繁琐以及旅游行程调整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等,这些既是影响旅游消费的问题所在,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所在。全域旅游的全时空、全方位理念可为潜在旅游者的全需求提供全满足,如设计应对碎片化假期的精致“微旅游”,提高旅游登记手续的便利性以及降低违约赔付,组织配有随团医护和服务人员的老年旅游团,通过网络为单身游客安排游伴或者“陪游”,为外地游客提供专业化导游以满足特殊需求等。全域旅游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潜力,而且应当最大程度地体现人性化管理和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N〕.中国文化报,2018-03-24(02).

〔2〕山西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审议通过〔N〕.中国文化报,2018-03-24(02).

〔3〕李宏伟,景文婷,张春茂.山西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N〕.山西日报,2018-10-02(04).

〔4〕王少斐.山西全域旅游強劲发力〔N〕.山西日报,2018-10-

09(02).

责任编辑 徐 芳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转型发展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