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正义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9-091-02
摘 要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受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单一信贷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支持作用,需创新信贷管理模式,通过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信贷服务,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管理模式 创新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就业、活跃市场、实现科技创新有重要推进作用,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健全、担保物较少、信用意识较差等问题。当前国家对中小企業信贷管理问题非常重视,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基于现实需求和政策导向,如何平衡好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征
我国中小企业出现的时间较晚,当前中小企业一般生命周期都较短,投资主体多是以个人为主,风险意识较差,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家族式管理模式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多以个人为主。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由民间资本组建而成,从整体看,中小企业分布并不均衡,东部地区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地区。虽然当前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在法律、财税、融资、外贸等方面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在财务管理和引导方面的规范引导不足,许多中小企业也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其自身在融资方面占弱势地位。
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较弱。许多中小企业都没有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成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家族式为主的治理结构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但我国中小企业均寿命为2~3年,很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容易在短期内被淘汰,加之当前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之中,能够生产的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一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中小企业将面临破产风险[1]。
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多数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信贷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建立起以中小企业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模式,在具体现在工作中表现为:单一分散的客户信贷管理模式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信贷流程过于繁琐等。
(一)缺少以中小企业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模式
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依然沿用国家的银行科层型信贷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虽然加强了岗位与部门之间的制约关系,提升了信贷的专业性,但这一信贷管理模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已经很难适应中小客户为中心的新的需求。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以条块分割为主,在这一模式支配之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业务部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进行统一的组织规划和营销推广,而银行风险则是由风险管控的相关部门进行分工,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流程从各地的基层支行开始进行,一直到分行的信贷各个部门,经过层层风险管控之后才能够进行放贷。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足,对于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规模较小,且没有形成以中小企业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在信贷过程中难以享受绿色通道,同时还需要经过层层审核,才能够最终获得贷款。
(二)单一分散的客户信贷模式仍占主要地位
单一分散式的客户信贷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基层信贷机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但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客户信贷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逐渐凸显,由于各个支行之间缺少横向的信息沟通,导致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相互竞争局面,出现超额授信和多头授信问题,这对于银行自身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2018)明确指出,银行对客户授信方式日趋多元化,客户集中度风险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对单一客户贷款、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另外,各分支机构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防控,单一的支行和分行难以对中小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掌控。由于支行之间很难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概言之,单一的分散信贷管理模式使商业银行内部的竞争更为严重,各支行为了争夺中小企业客户会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互相拆台、挖墙脚问题难以避免。
(三)中小企业信贷流程改造相对滞后
在国家政策支持之下,部分商业银行也尝试对中小企业现在流程进行优化,并开展了一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但随着中小企业对金融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流程已经很难满足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商业银行信贷流程缺少差异化,部分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新的业务管理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模式,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放款的流程进行,但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商机稍纵即逝,中小企业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势必会转向其他主体进行融资,因此商业银行可能会在传统的信贷流程下失去部分中小企业客户。二是商业银行整个现在流程还存在交叉重叠问题,特别是信贷部门和风险管控部门在对客户基本信息、风险评级和客户资信等方面存在内容重叠和交叉,一旦发现问题还需要对之前的环节进行重复修改和审批,严重影响审批效率。三是各部门结合自身的职能派生出更多流程,如信用评级流程、项目评估流程、审贷流程等等,这些流程形成了串联式的内部流程网络,整个环节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续流程无法进行,中小企业也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对于多数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从信贷资金申请到最后放款,中间经历的环节仍比较复杂,按照正常的流程,至少需要7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相应的审批,这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三、面向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模式创新
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创新,首先要对信贷战略和信贷政策进行调整,对中小企业的客户定位也要重新认知,既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也要从微观上制定具体对策。具体来说,可以探索“信贷工厂”模式和专业型支行“共生信贷”模式。
(一)“信贷工厂”模式
“信贷工厂”模式最早是从新加坡引入到国内的,近年来我们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作为试验对象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传统的信贷模式将信贷业务划分為对私和对公两种,对公业务实施精细的风险管理;而对私业务在风险管控上并不细致,中小企业既有对公业务的特点,也有对私业务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业务过程中很难找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2]。商业银行对企业的风险管控过于严格,虽然能够降低不良贷款利益,但对于整个银行而言会消耗更多的成本,各位商业银行带来的利润有限。如果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过于放松,则会增加不良贷款率。而工厂模式则是选择了客户导向型批量风险管控模式,工厂模式能够通过一站式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首先要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并根据中小企业的需求设置标准化产品,由客户经理将相关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介绍给信贷工厂,信贷工厂独立运作,并由专业化团队进行操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专业人士对授信调查、贷款审批、放款管理等整个流程进行标准化操作,实现了信贷管理的集约化,专业化和批量化,是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举。
(二)专业型支行“共生信贷”模式
当前部分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进行了创新,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集群银行将政府引入进来,通过政府的信用担保等形式,分担了银行的压力,为企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这一模式是基于金融共生理论形成的。共生共贷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政府担保,能够最大化的获得政府的政策红利支持。政府控制的担保公司平台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银行在获得政府担保的前提下,可以向中小企业发放缺少抵押物的贷款,通过政府与银行的合作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例如,广东省支持建立完善省市两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目前在全省范围的19个地市已组建政策性担保机构,各地市政策性融资(再)担保机构累计帮助4100多家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近230亿元。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风险金基金池,有效减轻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中小企业组成的企业集群能够更容易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支持,专业型支行与企业集群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利益联系,如果专业型支行能够为企业集群提供批量化的贷款业务,不仅能够扩大专业型支行的信贷服务规模,同时也能够为专业型支行创造更多利润。专业型支行一般都以企业集群内部的中小企业存在地理临近、人脉熟稔等优势,中小企业通过形成企业集群不仅解决了抵押不足问题,同时也能够通过联保等方式,促使企业之间互相监督,降低银行风险。专业型支行也能够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和政府联络,掌握更为准确的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的信息,以此应对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总之,当前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潜力,必然要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应紧随中小企业的需求进行创新。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中小企业的定位,实施精准营销。对于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可以优先列为信贷发展对象,同时还可通过行业协会了解本地中小企业相关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惠君,刘静.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的敏感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1):186-188.
[2]迟凤玲.英国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J].科学管理研究,2018(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