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书屋”的多重构造

2019-11-25 16:54李丽
湖南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老陆书屋

李丽

万宁的新作《乡村书屋》延续了其一贯的创作旨趣,在纷繁的生活原生態书写中抽丝剥茧,以揭示生活的真实和真相;在纷乱的人生世相呈现中迁思回虑,来探索生命的意义和真谛。《乡村书屋》亦表现出作者日趋鲜明的创作倾向和风格,那就是在有限的篇幅容量内,寻求最大的表现张力。在这篇不足两万字的作品里,万宁用简洁流畅的叙述语言,从容自然的叙述节奏,讲述了一个扶贫队的故事,实际上也讲述了一位老公安一生的遭遇。

《乡村书屋》开门见山描写了陆树洲、老萧和小唐三人组成的扶贫队驱车前往扶贫点的情景,一个典型的精准扶贫故事似乎要慢慢展开。然而,作者笔锋一转,把故事切换到驻村前老陆找娄队试图探讨案件的情形,一个疑似刑侦的故事隐隐浮现出来。扶贫故事与刑侦故事在主人公陆树洲身上重合,作品的内涵和张力便丰富起来。以老陆为串联,故事呈现出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清晰明朗地讲述现在进行的精准扶贫故事,暗线忽隐忽现地交代老陆之前的经历遭遇,通过他的回忆和对案件的关注,一点一点剥露出过去的刑侦故事。明线和暗线交替出现,交叉叙述,使故事具有紧张感、神秘感和传奇性。扶贫能否成功,死案能否了结,双重线索以陆树洲的身份转换为穿引,巧妙转换,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完成了故事的完整性。

明线的扶贫故事进展很快。经过政策宣传、摸底调查、群众动员、上下协调和奔忙争取,扶贫队为村里找到了因地制宜的脱贫之路。他们在村里景色最美的山下溪谷,办了个叫云上居的民宿,开办了一个网店把村民自己种的各式蔬果直销枫城。村民把蔬菜水果送到网店就有现钱,所以种蔬菜种水果的热情高涨。忙碌起来的村民没有时间聚在房前屋后打牌聊天了,各自散落在自家地里打理园子。村里的贫困户似乎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村支两委也开始喜悦了。

明线的故事是一个帮扶他人的故事,暗线的故事则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二十多年前一次失败的卧底经历,成了陆树洲一生的耻辱,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行动暴露后他被黑帮疯狂折磨,活生生地被完整地取掉了一个眼珠,妻子因惊吓过度导致腹中胎儿流产,陆树洲开始消极颓废、一蹶不振。身体上的创伤可以慢慢恢复,陆树洲甚至完全习惯了一只眼睛的视力,但是心灵上的创伤却难以愈合,有些事不论怎么努力都是忘不掉的。那刺骨的痛、无助的恐惧、难言的屈辱,一直折磨缠扰着他,那个非常的南腔北调,似乎还有枫城某个县口音的声音,他一直真真切切地记得。虽然他刻意不去回忆,但噩梦常常把他拉回到那个场景,令他痛苦不堪、彻夜难眠。二十二年前的一场灭门血案成了陆树洲人生的另一个转折。当处在颓废期的他从血泊中抱起那个父母姐姐被残杀、号啕大哭的孩子时,内心被融化了,他把孩子带回家收养,妻子却借机离开了他。从此,父子俩相依为命,成就了一辈子的情分。这个灭门案久侦未破,但是陆树洲一直没有放弃,他时常翻阅自己的工作笔记,时刻关注最新的技术信息和手段,希望能在技术帮助下破案。在“抓逃犯,破积案”风潮中,这个案件被重新翻了出来,通过技术手段的协助,目标锁定在青山县木溪镇莲塘坳村尹姓家族,但是细致排查后却仍是没有突破,案件又一次站在了悬崖边上。冥冥之中似乎有人指引,陆树洲扶贫恰巧来到了与莲塘坳只有两山之隔的樟树坡,恰巧那个早上他再次被噩梦惊醒,恰巧遇到了早起摘菜的李玉芳,恰巧李玉芳不经意说出丈夫罗大全原本姓尹的事实。这一系列的“恰巧”触碰到老陆“一直等着触碰的神经”,他敏锐地意识到罗大全极有可能就是当年的罪犯。经过技术确认,罗大全的DNA与当年在现场的烟蒂上提取的一模一样,二十二年的死案终于破了。在抓获罗大全的同伙时,陆树洲意外地发现罗大全的这个堂叔竟然就是当年那个弄掉自己眼珠、作恶多端的黑帮老大。灭门案结案,对于陆树洲来说,不仅仅是工作职责和使命,更是为了给儿子陆雷一个交代。意外揭开当年卧底案之迷,也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一直纠缠着他的屈辱、恐惧、噩梦魔术般烟消云散。漫长、煎熬、执着而又坚定的破案过程,虽然是责任使然,但结局对陆树洲来说,是一个无意识但必然的自我救赎的过程。

不同于以往的作品,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尽可能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复杂多面,万宁在《乡村书屋》描写的人物并不多,着力刻画的也只有陆树洲一人。同他删繁就简的生活相应,以陆树洲为核心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所以作者在人物塑造上同样采取了删繁就简的方式。陆树洲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他的身上却具有浓烈的双重色彩。他是一个平庸的老公安,甚至是个失败者。卧底失败被黑帮敲掉了一只眼珠,工作几十年一直在情报管理部门打杂,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更是几乎无所事事。他没有圆满幸福的家庭,妻子惊吓过度流产,收养受害者遗孤后妻子借机离开,独自抚养孩子长大。陆树洲从来没有被生活善待过,他的失败令人心疼,所以队里上上下下都对他出奇的好。但是陆树洲没有被生活压垮,对工作对生活有着自己的坚执。顶着屈辱和压力,他独自抚养儿子,也没有放弃对案件的侦破。他兢兢业业地做好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做好各种材料,带领村民办民宿、开网店,让他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改观。在自己的坚持不懈下,搁置了二十几年的死案终于结了,当年卧底案之谜也随之破解。他独自把儿子抚养成人,父子关系融洽,儿子懂事贴心,大学毕业后做了区法院的书记员。不被生活善待的陆树洲最终扫除了人生的阴霾,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功绩,但他是生活最终的成功者,他的成功让人敬畏。

其他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作家通过散点透视的细节刻画,生动形象地把人物性格勾勒了出来。陆树洲的队友老萧和小唐虽然都没有全名,但形象比较鲜活,个性比较鲜明。老萧是政法委副处级调研员,作为扶贫队长,处事沉稳、老道,是扶贫队的主心骨。早上在村里散步时,他背着手,就像视察一样。作品对他的个别描写不是很多,但作者用这个小细节到位地表现了这个老干部老资历的形象。小唐是一个“贼精”的年轻人,活跃机灵、善于察言观色、懂规矩,能够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做自己能做的事。“在扶贫队他只能是个联络员,做事他就得冲到前面张罗,说话的时候,他就要躲在后面做哑巴”,小唐迅速衡量出自己在扶贫队的地位,读者也迅速抓住了小唐的性格特征。罗大全表面上看起来老实讷言、谦卑内敛,在家里连鸡都不敢杀,总是在书屋里安安静静看书打扫。但脸上“匆匆忙忙、一闪而过的笑”,老陆和他聊天时总是低头扒饭的动作,不动声色地把这个杀人犯内心深藏罪恶与丑陋、恐惧与不安的煎熬与折磨表现了出来。

表面看似平静,内里实则生猛的生活现实确实给人很大的沖击力,但这还不是作者所要表现的重点,在生活里思考才是作者的本意。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展开,老陆他们碰到的麻烦事接踵而来,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随之浮现。在下乡驻村之前,市里就发了各种文件对驻村做了硬性规定,要求每月不能少于二十天,还要实打实考勤,由村支委打卡镇政府盖章,以备上级扶贫办随时检查。扶贫工作也是由填各种表格、做各种材料开始的。老陆发现制作打印各种资料表格不仅麻烦,还花费巨大,然而实际作用却不见得有多么明显。例如为了应对上级反对形式主义、保护环境的精神指示,街上就会挂起相应口号、标语的横幅。用形式主义的方式反形式主义,用制造垃圾的手段保护环境,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这种现象甚至催生了一个行业,图文广告店生意火爆,而他们的衣食父母居然是各机关部门的各种检查。

更让老陆忧虑的还是农村现状。贫困的现实,导致乡风乡俗的凋零。贫困户的标准是看一家人平年的收入有没有超过三千四百,但就是这么低的标准,在一个村子里竟然还有上百号人达不到。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严重,为了不拖累儿女,很多老人都选择自行了断,村民们不仅不觉得残酷,不感到伤痛,还赞赏这种行为,“长吁短叹后,日子又在卑微与麻木中继续”。农村贫困的原因大多是因病因残致贫,然而更让人痛心的是因懒致贫,甚至还有人把贫穷当歌唱。有手有脚、没病没痛的壮年懒到骨头里,整日游手好闲不愿出去做事挣钱,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罗细崽不以贫为耻,竟主动向扶贫队报到,不想着劳动致富,却千方百计想钻政策的空子,甚至为了增加建房补助款的人头补贴,毫无羞耻地去勾引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村民眼里只有自己眼前的利益,扶贫队本来被安排在一户农家住宿,他可以得每人每晚二十元住宿费、伙食费另算的补助,但老陆他们决定住在村部。结果那个村民找到村委不依不饶地要求赔偿损失,原因是他为布置房间花了不少钱。物质的贫困可以帮扶,根深蒂固的精神贫困却难以消除。农民的思想意识仍顽固守旧、落后不前。清理“四类房”可为符合条件的村民砌新房,帮忙找工作,山民们虽然心动,可真正要搬走时又不情愿,理由是祖祖辈辈住在这舍不得搬,如此反反复复。扶贫工作、新农村建设在成效显著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陷入“统一”的窠臼,统一的模式,统一的徽派建筑,在中国大地上,任何一个乡村都是雷同的,自然村落将无处可寻。总有一天,乡愁会突然不见了。可悲的是,老陆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但是没有能力解决,也没有心情去解决,他们只要把上面布置下来的工作一样一样地完成,每一项工作能够达标,就心满意足了。这不仅是农村工作、新农村建设出现的问题,人们在现实的很多工作中都存在这种心态。

善于讲故事的万宁,更善于用敏锐细腻的心灵、睿智冷静的目光,去追寻故事的意义。对人生世相的关注,对社会现象的思索,对人性根源的叩问,融入在作品里,形成了丰富而多元的内涵。从老陆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活最真实的价值和意义,平凡人的凡俗生活大部分都是平庸的,有追求、有韧性、有坚守、有底线地好好活着就是最好的人生。在破案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公安人的职业操守和无私奉献,虽然大部分人都不是轰轰烈烈、令人景仰的英雄,但他们为消除犯罪、保一方平安的默默付出,就是平凡人对真善美的朴素诠释和质朴追求。我们看到了法治社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惩恶扬善,也看到了科技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对破案的帮助,其中也夹杂着因果报应、善恶终有报的朴素情感取向。冥冥中似乎有指引,让陆树洲来到了罪犯罗大全的身边,并不经意得知了他的本姓,最终破获了案件。罗大全的堂叔即使老得走不动坐在轮椅里,也逃脱不了法律的惩罚。而他自己的内心也从来没有逃脱出道德的惩罚,他一刻也没有安宁过,只要一闭眼,血淋淋的画面就直冲过来,让他无处可逃。因为贫穷,他恶魔附体,为了要救自己的女儿,他杀害了四条无辜的生命。而罗大全女儿脸上的那双“总是笑眯眯的,又黑又亮”的眼睛,让人唏嘘不已。这么美好的生命,这么美丽的眼睛却是以四条血淋淋的人命和一个幼小孩子的命运换来,让人不忍思考,又不得不思考,到底是谁之罪呢?就像作者最后反问的,“贫穷难道真的是一种恶吗?”贫穷不一定是恶,但贫穷可以产生恶。

“我等你们等到现在”,对罗大全来说是罪有应得,更是解脱。而他发出的怒号“你们扶贫队,为什么不早点来”?震撼人心。如果在女儿需要手术费时,有扶贫队、政府的帮助,罗大全的人生会是另一种结局,陆雷亲生父母及姐姐一家和那个无辜的旅客,都会是另一种生活。这正是扶贫工作的意义、价值所在。精准扶贫是个时代主题,也具有永恒的价值意义。扶贫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扶贫,扶贫、扶志、扶智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扶贫的故事以刑侦故事为结局,却深化了扶贫主题,提升了作品内涵。

回过头来看,作品的标题“乡村书屋”就有了多层含义。作为一篇小说的题目,“乡村书屋”简单、朴实、直白。“乡村书屋”是具体所指,紧挨村部围墙、门上的牌匾上写着“乡村书屋”的一间大屋。管理者罗大全尽心尽力打扫管理书屋,安安静静地在这里读书看电脑。书屋虽然藏书不多,光顾者甚少,但在乡村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文化场所,一块难得的清净之地。但书屋既不清净也不清白,它是罗大全阻隔与外界接触、交往的屏障,对他来说另有深意。普通的书屋成了独特的存在,是罗大全的藏匿场所,是他隐藏自己、隐藏过去、隐藏真相、隐藏罪恶的地方,在这里他回避现实,躲避追捕,逃避惩罚。宁静之下暗藏波澜,安宁之下深藏罪恶,作为文明、文化象征的乡村书屋就有了些讽刺意味。只有清除了罪恶,扫除了愚昧,消除了贫穷,乡村书屋才能真正起到传播文化、传递文明的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讲,作为精准扶贫题材作品的标题,“乡村书屋”的积极色彩和时代意义也非常明显。

丹纳说,“爱是超乎一切之上的动力。”从万宁的作品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她的爱,对国家对时代的爱,对生活对人民的爱,对创作对思索的爱,所有的爱通过她的用心写作,转化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一个个曲折动人的精彩故事。万宁深深爱着自己笔下的人物,喜他们所喜,叹他们所叹,努力去触摸他们最隐蔽的内心,这是一个作家最可宝贵的品质。有理由期待,万宁能够继续创作出风格更加鲜明、艺术更为成熟的出色作品。

猜你喜欢
老陆书屋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大树里的小书屋
书屋大冒险
不失的尊严
老抠
同学老陆
狼人报恩
老陆的生活哲学
假如我是一家书屋的老板
幸运是善良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