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南泉
2019年5月1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索契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
中苏(俄)关系经历了七十年风雨历程,实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转变,但总的来说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现已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本文就这一关系的基本含义与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谈一点个人看法。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笔者认为,提出“新时代”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含义:一是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大变局的本身就意味着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为此,中俄关系也面临这个大变局以及如何应对这个大变局的问题。这在客观上要求中俄关系应有新的定位。二是中俄都是大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格局的变化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强化中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两国国内的问题(包括发展经济、国内社会稳定与防止“颜色革命”的需要等),还担负着国际社会的稳定、建立新的秩序与和平的责任。习近平主席指出:“宣示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体现中俄的担当精神和两国战略协作的积极效应,这在当前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这就是说,中俄关系新的定位在国际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同样也应该看到,中俄建立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对国际社会产生很大影响的同时,它也受国际条件变化的影响。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论在前头冠以怎样的定语——“全面”还是“新时代”,最后都落实到“战略协作”上。虽“战略协作”有其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但这种关系不具有结盟性,双方不必履行约束性、规定性的义务,只是在重大国际战略方面的问题达成共识时才采取战略协作,从而成为协作伙伴关系。因此,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受国际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如美对华对俄的压力大大增强时,这一关系将会强化;如美对中俄双方或其中一方压力大大减弱或关系大大改善,这一关系将会弱化。不论是强化还是弱化,都会在中俄关系中得到反应。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成熟与不断提升,对美国对外政策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化,中俄关系中美国因素的作用日趋减弱。但在当前世界大变局的条件下,中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中俄两国在某个特定国际问题上或在某个特定时期,联合对美抗争的力度会强化,但两国由于不是战略结盟关系,对美关系都是本着“斗而不破,抗而不僵”的原则,坚持与美对话,中俄两国都力图搞好对美关系,因为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对中俄两国都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在这种世界大格局的现实情况下,在把握中俄关系未来发展前景时,一方面要看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其牢靠与稳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国际格局的变化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将进一步加强,更加密切。双方在总结两国关系历史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都深刻认识到,中俄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但为了使“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稳定与持续发展的态势,不断增强发展两国关系的内生动力与对外战略协作关系相互依存度,笔者认为,今后在处理两国关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从历史层面讲,应遵循“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原则。1989年5月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邓小平与他讲了中苏关系历史之后说:中苏关系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苏关系应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时期的中苏关系具有许多新的内容,主要包括:
(1)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持久、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并以此作为指导今后两国关系的总方针。这是从中苏两国几十年的国家关系历史发展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历史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
(2)新型的国家关系,既不是50年代的结盟关系,也不是六七十年代的僵持、对抗关系。
(3)新型的国家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国或军事集团。
(4)国家关系非意识形态化是新型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使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历史证明,由于各国都有自己的不同国情,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模式,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意识形态上也必然有差别。实践证明,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是没有出路的。
(5)淡化党的关系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中苏两国都认识到,应该使党的关系与国家关系严格加以区分,同时,党的关系应该建立在新的基础上。关于这一点,在1989年的中苏联合公报中明确规定了建立和发展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6)两国关系更加经济化,加强双方的经济合作。中苏联合公报中指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两个重大问题”。中苏两国都面临着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都存在着使本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任务,因此,都力求把发展国际关系的重心转向经济领域。中国继续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苏联也在努力使苏联的对外政策日趋经济化。
应该说,以上六个方面,一方面确定了新型的中苏国家关系的基本方向;另一方面也是使中苏两国经贸关系稳定与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对中国人来说,在处理两国关系问题时,不要纠缠历史问题,历史问题已经是过去的事,重点是要向前看。由于双方有了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才划定了4300公里的共同边界。还应该指出的是,“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原则的相關内容,虽然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出来的,但是基本原则和精神,同样适用于当下和今后的中俄关系。在俄罗斯,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虽然逐步弱化,但还是经常出现。对俄罗斯来讲,要消除对中国崛起的种种疑虑。
其次,从政治层面来讲,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在此原则条件下体现两国在对外关系中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笔者认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使“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稳定与持续发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义。不结盟是中俄两国的一个重要共识。历史证明,中俄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才能使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牢固可靠的基础与巨大的发展潜力。2019年6月6日至8日,在俄罗斯举办的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及他对中美贸易战支持哪一方问题作答时表示:对中美贸易战不选边站,要当聪明的猴子。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随后解释说:“中国和俄罗斯伙伴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该关系不针对第三方国家或群体。因此,提出中俄就美国问题或协调行动的问题,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最后,从经济层面讲,应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积极推动经贸合作。正如2012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俄谈到中俄贸易重要性时指出的:“经贸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石,是支撑中俄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普京亦经常强调:“全力发展经贸联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俄中两国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关系的水平与质量。”为了推动和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合作,互利和诚信特别重要,如果某一方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顾及对方的利益,不遵守签订的协议和合同,就不可能使得两国经贸合作顺利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