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萍
摘 要:地理知识不是靠单纯记忆可以掌握的,在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将地理课程的魅力发挥出来,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建立广阔的教学平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丰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法。文章对在信息技术下如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探究,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地理素养;授课方法;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9-0061-02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授课形式。而从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的情况来看,有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知识体系不像以往教材那么完整,侧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突出了实用效应。部分内容不注重地理知识的衔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的内涵为人口的集中过程、地域的转换过程、经济结构的变化,而高中地理“必修3”城市化的内涵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二是能力结构有所提升。新课程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强调在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更加关注学生在一定存量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地理知识结构在其头脑中内化、建构,并知晓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和地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三是情感体验十分突出。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大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让学生从小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强化全球意识、整体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四是正文“少”、活动“多”、结构“松”。强调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参与到地理探究中去,在探究中学习、求知、寻找快乐。因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以促进高中地理各类知识的生动化和形象化,促进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是思维进步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动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对高中地理各类知识展开主动探索,充分领会高中地理课程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能将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直观的呈现,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从而减少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各类困难,增强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保持更高的学习热情。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地理内容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地理现象的感性认知,降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例如,在教学“洋流运动规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课件,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播放,生动的画面能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情绪饱满,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将洋流运动的变化用直观和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易于学生理解,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二、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地理空间思维
思维能力是所有活动的基础,对学生智力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那么地理课堂的教学氛围就会更加活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不仅仅是三维空间,其中还涉及时间的变化。而进行多样化的课件演示,能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更加丰富的场景,从而将诸多的表象借助思维的加工,生成一种新的画面。例如,在教学“褶皱和断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在水平状态下的地层在接收到地壳运动作用力的时候,会出现弯曲以及变形现象,岩层会出现断裂,沿着断层会逐渐上下位移。教师一边对这个过程进行讲解,一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这样,褶皱以及断层形成的原因就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让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重难点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对一些地理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难度,因为这些地理知识抽象性特别强,如地壳运动过程、原理以及规律等,无法观察到,而这些内容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对这些地理现象进行模拟,对地理运动的现象以及过程进行情景再现,使看不到的地理现象清晰可见。这样,就相当于将复杂的地理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可见可感。此外,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以突破地理教学的重难点。例如,“锋面系统”这一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锋面系统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呈现,这一呈现过程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冷暖气团的形成以及性质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二者相遇的时候会形成锋面这一地理现象,并知道根据二者移动的主次,可分为冷锋、暖锋以及准静止锋。其次,利用动画的形式对冷锋以及暖锋过境前后的状态进行展示,让学生分析每个阶段的温度、气压以及天气的变化。最后,结合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哪些现象是锋面导致的,哪些现象不是锋面导致的,让学生正确分析我国的天气与锋面的关系。这样,可以把前后知识进行充分的衔接,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增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容量,从而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复习课,教师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会使复习效果更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对精简,因此,很多地理探究活动仅仅是将问题提出,而资料严重不足。为此,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搜集,为地理探究活动补充丰富的资料。复习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课型,关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巩固。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然而地理知识比较繁杂,教师在利用板书进行呈现时,会花费很多时间,学生复习效率会大打折扣。而运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结构、图像分析以及数据表格等加以呈现,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让复习课的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能读图和会用图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必备技能,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能力也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还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地图教学,以提高教学实效,强化学生读图和用图能力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增强课堂表现力,拓展地图教学的空间,丰富地图教学内容,优化地图要素,从而让学生在读图以及用图方面形成更加全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地图的应用,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及地理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结合地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需求,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此外,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科学合理利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余平,张蕾,石培军.融合本土教学资源,培育地理核心素养——例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的编写[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3).
[2]邓霞林.学生课堂自主提问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批判性思维与高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的角度[J].地理教学,2018(23).
[3]陳世刚,李艳红.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0).